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志愿动态 > 正文

顾大彬:“当代雷锋”八旬翁 义务理发50载

发布日期:2023-09-06 15:54 来源:重庆文明网

顾大彬,男,1935年8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委老干局退休干部。从上世纪60年代起,顾大彬就为群众义务理发,已坚持整整60年。“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好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他60年坚持免费理发的精神密钥。顾大彬曾获“重庆好人”等荣誉。

60年只干一件“小事”

“顾大爷,今天理了好多个头了哟?”在杨家坪步行街天桥下伞亭里歇脚的居民,总爱问常在那里揽客理发的一位老人。他虽已年逾八旬,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走街串巷、登门到户、定点摆摊,只为干一件“小事”——给老年人理发。

顾大彬理发,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学雷锋。1963年,他被九龙坡区委宣传部派驻九龙公社时,发现周边没有理发店,乡亲们因生活拮据,为省钱也不愿去花钱理发,他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开始学习理发,打算今后用给大家理发的方式为人民服务。

为此,他从50元的月工资中抽出近30元钱,购买了一把双钳手动剃头刀、两把剪刀、一把梳子、一瓶酒精,把家里床单扯下一半制成围布,备齐一整套理发用具,用自己和周围相熟的朋友“练手”,学成之后便开始免费给乡亲们理发。

60年只忠于一份“事业”

1984年顾大彬调任九龙坡区委老干局工作,“免费移动理发店”随他一起来到了杨家坪街道。

下班或是周末,如果他没在办公室,准是去给群众理发了,因为他的“顾客”越来越多了。

一次,顾大彬提着工具桶走街串户为群众理发时遇到一位神情焦虑的妇人,妇人家人常年患病,需要住院治疗,但随着病情恶化,康复出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妇人希望家人能整整洁洁,想请人去医院给家人理发,但大多理发师觉得忌讳没答应。

顾大彬答应了。来到医院时,那位“顾客”躺在病床上,黑白胡须爬满苍白的脸颊。顾大彬端了个凳子坐在床头,压低身子,轻轻抬起老人的头,将罩衣垫在下面,小心翼翼地用推刀将头发一点点慢慢剃下。当理发完成,老人瘦弱的双手紧紧握住顾大彬,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喜悦和感激。

家住西郊三村的李成强老人,半身不遂多年,理发一直是他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当顾大彬得知此情况后,主动找上门去“要求”给老李理发。从那以后,每月一次,老李成了顾大彬的又一个定点服务对象。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学会这门手艺到现在已经60年,顾大彬从未收过顾客一钱一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心理发师。

几十年来为街坊邻居理发的经历,也让顾大彬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艺精湛的“理发匠”,理发后老人们也不用照镜子,不是年纪大不在意,而是多少年了,他们相信他。而顾老则是深谙每个人的发型特点、甚至脾气爱好,每次理发,不用交代嘱咐,该快该慢,该理什么样的发式,他都自有分寸。

60年只传承一种“精神”

退休前,顾大彬还只是抽空闲时间替人理发;退休后,他干脆定点全职做起了义务理发志愿者。每周一、四、周末,他的“义务理发店”在杨家坪步行街;每周三,他的“义务理发店”在九龙坡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剩余时间则走街串户,为需要的群众免费理发洁面。

“顾客”多时,顾大彬一天要为60余人理发,来不及喝上几口水,中午饿了就在街边随便买点包子馒头饱腹。从顾大彬精神抖擞的状态中很难猜到他的年龄,从颤抖的双手、弯曲的双腿中才察觉到眼前的这位老人已步入高龄。由于长期站立、弯腰,腰酸背痛是常事。

“不要这么卖力,自己的身体都不顾。”妻子劝他。顾大彬也“犟”,“趁着自己还能动,能多做点就多做点。”如今,来找他的不仅有来理发的“顾客”,还有希望与他一起走街串巷为百姓义务理发的“学徒”。

顾大彬说,“小车不倒只管推”,义务理发他肯定会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