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而在农村,面对“目不识丁”的老人,如何让他们接受垃圾分类并熟练掌握垃圾分类要点?近年来,三星乡以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依托,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接地气”的垃圾分类方法,用最“土”的语言进行“滴灌式”宣传,让垃圾分类知识“飞进”寻常百姓家。
三星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以“红色细胞”引领“绿色行动”。全乡党员干部首先“自学”,将垃圾分类知识厚植于心后,在带头践行垃圾分类的同时,主动积极担任宣传员,下沉到各村组,为辖区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并到“桶边”向广大群众指导垃圾分类投放方法。
“刚开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进行得并不顺利……”三星乡观音村党支部书记马福生说,“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这些看似很普通的话语,到了许多老人眼里却变得非常陌生。
“你要讲得‘土’一点,不然我们老婆婆听不懂哟……”一次,观音村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对她这样说后,让其一头雾水。经人指点,这位指导员很快恍然大悟,明白了过来。
于是,她拉着这位老人和同院的邻居们,来到观音村便民服务中心旁边的四分类亭内,指着垃圾桶一一对照介绍起来:“蓝色大桶是放可回收卖钱的,像废旧纸板、矿泉水瓶等等;绿色大桶是扔可以腐烂掉的垃圾,像厨房产生的剩菜、剩饭等等;红桶垃圾是装有害垃圾的,像废旧电池、灯管要往里面放……”
“这下,我们总算弄懂了噻。原来,蓝桶桶是扔可以卖钱的,绿桶桶是扔会烂掉的,红桶桶是扔有害的……”老人们听到指导员用“土话”解说后,脸上瞬间浮上了笑容,连连说道。
此后,三星乡的村组干部总结提炼出“能卖钱的放蓝桶桶,易腐烂的放绿桶桶,有毒有害的放红桶桶,没人要的放黑桶桶”这套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方法,并用最“土”的方言向村民们经常性宣传和推广,并配套推行“党建+宣传引导+积分换物+文明评选”垃圾分类管理机制,激发出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三星乡相关负责人说,该乡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沉浸式”宣传和激励,让广大群众更新了生活观念,“分”出了生产生活上的新习惯,“分”出了和谐和美的新氛围,“分”出了美丽乡村的“高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