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志愿动态 > 正文

重庆市“阻击新冠病毒 我们共克时艰”志愿服务行动(三十二)

发布日期:2020-03-13 18:36 来源:重庆市志愿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文明委组织开展“阻击新冠病毒 我们共克时艰”志愿服务行动,引导广大志愿者开展精准守护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关爱居家隔离及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助力社区联防联控、助耕支农等志愿服务,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媒体对该行动持续关注、重点报道。

近期,“重庆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将推出部分中央媒体报道合缉。

助耕支农志愿服务

人民日报

春耕备耕忙起来

微信图片_20200313164816

微信图片_20200313164821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七星洞村,党员助农志愿者正在为村民们发放代买的春耕农资。万 难摄(人民视觉)

新华社

重庆21万多名志愿者

到田间助耕支农

微信图片_20200313165104

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志愿者在二渡村帮农户搬运蔬菜(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近日,重庆市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广泛开展助耕支农志愿服务,全市9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21万余名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群众开展春耕春播、技术指导、配送物资,保障农业春耕生产平稳运行。

重庆市长寿区渡舟街道三好村村民邓华云种了33亩蔬菜,眼下正值豌豆尖采收季节,但受疫情影响请不到人,还有11亩地没采收。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渡舟街道“春耕抢收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化解了他的烦心事。而在重庆涪陵区榨菜产地,360支志愿队伍的3万名志愿者,采取分时段分批次的方式,帮助缺劳动力家庭抢收青菜头1.2万余吨。

重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志愿者统一由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主要包括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返乡农民工。除了帮助干农活促耕作,志愿者们还着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抓好农技培训,变集中培训为“点对点”交流指导,运用微信、QQ、短信等开展“移动式”技术培训,同时线下深入农村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313165457

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农资配送志愿者(右)将三江村村民所需的种子送到家中(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此外,志愿者们还为农户开展农资代购、配送等服务,建立“流动农资超市”,将种子、化肥等物资送到农户家门口。运用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微信等推荐水果、蔬菜、家禽等产品,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重庆万州区新田镇组织志愿者帮助农户联系经销商、推荐农产品,每日助销香橙达10余吨。

“多亏志愿者帮忙,我这辣椒基地不但保住了,还有望增产!”重庆合川区三庙镇戴花村村民刘世菊说。

光明日报

重庆志愿者

农村播撒“田间绿”

微信图片_20200313170218

“先把茶苗放入坑中,左手扶直,右手刨土压紧,再浇定根水。”眼下正是栽种茶苗的最佳时节,在重庆市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一片山坡上,区农委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张成一边讲解“技术要领”,一边手把手指导着村民。

这片175亩的山坡,因为土地贫瘠成为“撂荒地”,村集体打算流转后种植茶叶。“当前正值春旱,如果村民按照常规方法栽植,成活率会很低,所以我们过来从整地、开沟、排水到购苗、栽植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张成说。随着春耕全面铺开,南川区农委组建春耕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通过区级专家包镇、镇级技术员包村、村级技术员包社,变以往的集中培训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对点对户”交流指导。农技人员还将现场指导过程拍成视频发送到新媒体平台,方便农户反复观摩。

农事不能误,农时不等人。重庆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助耕支农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市9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21万余名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配送物资,与农户一起春耕春播。“志愿红”映衬“田间绿”,成为巴渝农村暖人的春天风景。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市合川区三庙镇每天进村入户的队伍变成了包括镇干部、村社干部疾控人员、农业技术员和“土专家”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他们的职责也从疫情防控“扩编”到农技培训、农资配送、为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整田备耕。疫情影响使外来务工人员减少,三庙镇戴花村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种植进展缓慢,志愿服务队连续近10天到基地,帮着抢种了150亩辣椒、白菜和丝瓜等蔬菜。“原来很担心蔬菜种不下去,今年收成要受影响,现在不担心了。”蔬菜基地负责人说。

原以为肯定要“黄”在菜地的豌豆尖终于抢收回来变成了钱,长寿区渡舟街道三好村菜农邓华云计划春播时心里更踏实了。邓华云去年种了33亩豌豆尖,2月底3月初正是采收季节,但因为请不到工人,一家人紧赶慢赶也只采收了22亩。眼看有11亩豌豆尖就要“黄”了,街道春耕抢收志愿服务队赶来,一下子就解决了邓华云的问题。

“志愿者主要开展干农活促耕作、搞培训强技术、送物资助生产、抓销售促增收四个方面的志愿服务,力保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残疾人、留守老人等困难家庭不因疫情防控影响春耕春播和增产增收。”重庆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市涪陵区发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通过“结对帮扶、统一收储、上门服务、送货到家”开展“带货”支农志愿服务,着力解决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家庭农特产品滞销和春耕物资缺乏等问题,确保疫情防控不缺位、脱贫攻坚不断档。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都加入志愿服务队,结合疫情防控排查逐一了解全区17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滞销情况,疫情期间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累计帮助贫困群众销售鸡鸭鹅等小家禽8万多只,线上销售农产品超过14万单共386万元。青菜头是制作涪陵榨菜的原料,涪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3万名志愿者,分成360多支志愿服务队前往各个村社,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抢收青菜头超过1.2万吨。

经济日报

重庆:20多万名志愿者

活跃田间地头助春耕

近日,在重庆长寿区渡舟街道三好村菜地里,一群袖戴志愿服务红袖笼,身穿迷彩绿的志愿者穿梭在菜地间,他们弯着腰娴熟地把豌豆尖掐入小桶中。“多亏了他们帮忙,我家的菜很快就收完了!”菜农邓华云感激地说。

邓华云去年种了33亩,眼下正值豌豆尖采收季节,但还有11亩没采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请不到工人。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渡舟街道“春耕抢收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化解他的烦心事。渡舟街道由22名志愿者组成的“春耕抢收志愿服务队”,对种植大户的蔬菜进行了集中抢收,累计转移秧苗1400余株、搭建菜架300平方米、采摘蔬菜400余斤。

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因疫情影响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特别是贫困户、残疾人、留守老人等困难家庭,开展耕地、播种、施肥、抢收等帮扶活动,涪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3万名志愿者、360支志愿队伍,采取分时段分批次的方式,帮助缺劳动力家庭抢收青菜头1.2万余吨。

志愿者们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抓好农技培训,变集中培训为“点对点”交流指导,运用微信、QQ、短信等开展“移动式”技术培训,深入农村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合川区农技志愿者200多名,为农户开展种植、养殖培训50多场次、线上发送农技信息500多条。

他们还积极收集农户物资需求、形成服务订单,组织志愿者和爱心车队为农户开展农资代购、配送等服务,建立“流动农资超市”,将种子、化肥等物资送到农户家门口。璧山区建立农资配送服务队,为1万余户村民代购、配送化肥2600余吨、种子6000余包。

运用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微信等推荐水果、蔬菜、家禽等产品,开展线上采购,联系商家和单位上门收购,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万州区新田镇组织志愿者帮助农户联系经销商、推荐农产品,志愿者们既做“义务推销员”,又做“跑腿服务员”,帮助打开产品销路,每日助销香橙10余吨。

春耕在即,农时紧迫。重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广泛开展助耕支农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市9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21万余名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群众开展春耕春播、技术指导、配送物资,“志愿红”成为巴渝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人民网重庆

重庆二十一万志愿者

田间地头助耕支农

春耕在即,农事不待。重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广泛开展助耕支农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市9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21万余名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群众开展春耕春播、技术指导、配送物资,“志愿红”成为巴渝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误农时志愿者干农活促耕作

“今年真是要感谢这几位热心同志,这样忙还抽空来帮我挖土,不然错过了这季什么也种不了。”3月4日,渝北区王家街道玉峰山村五社村民曾尚羽再三说着“谢谢”。老曾夫妇已经60多岁了,往年在农忙季节都是子女回家帮忙,今年子女因为疫情无法回家,玉峰山村的民兵志愿者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前去帮助生产、挖土种苗。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这段时间,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因疫情影响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特别是贫困户、残疾人、留守老人等困难家庭,开展耕地、播种、施肥、抢收等帮扶活动,力求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涪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3万名志愿者、360支志愿队伍,采取分时段分批次的方式,帮助缺劳动力家庭抢收青菜头1.2万余吨。

现场传授经验

志愿者搞培训强技术

“在出苗的时候,这个基质尽量要包成团,这种有杂草的,先把杂草除了,除的时候把基质拿着,不要把基质整散了,栽出去成活率要高些。”这是在合川区三庙镇响水滩一海椒种植大棚内,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的“土专家”、海椒种植大户正在给村民传授海椒移苗、消毒以及后期管护要领等。

三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共有志愿者200余人,春耕期间已开展果蔬、鱼类等农业技术种植养殖培训56场次。村民刘世菊告诉记者,往年种的海椒没得好多收成,不是海椒生虫、就是个头儿小。“今年有了大户的指导,我想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疫情期间,专业志愿者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抓农技培训,变集中培训为“点对点”交流指导,运用微信、QQ、短信等开展“移动式”技术培训,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不误春耕播种志愿者送物资助生产

连日来,巴南区南泉街道的乡间小路上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志愿服务队组织的3辆农资配送车沿着乡间车行道行驶,将春耕农资一一送到5户贫困户家中。

“感谢你们哟,感谢党和政府,现在不能出门,我又是一个残疾人,出门买种子、化肥实在不方便。”贫困户黄安强有些激动地说,看着其他人都在准备春耕工作,自己的种子还没着落,心里十分担心,还好志愿者及时为他送来了农资,没有耽误春耕播种。

“我们会根据贫困户的需要进行农资采购。”南泉街道志愿服务队成员雷凯说,针对春耕农资不好买的问题,街道成立了农资配送志愿服务队,为贫困户紧急采购了总价值4000多元的农资,希望帮助他们尽快开始春耕。

积极收集农户物资需求、形成服务订单、组织爱心车队开展配送服务……这段时间,志愿者们建立起“流动农资超市”,将种子、化肥等物资送到农户家门口。

在璧山区,农资配送服务队为1万余户村民代购,配送化肥2600余吨、种子6000余包。

开启“带货”模式志愿者抓销售促增收

“您家的鸡蛋还有多少?我们给您分包配送”。“这是您家的鸡鸭钱,请收好”。连日来,在铜梁区水口镇建卡贫困户们的家中,活跃着一个个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受疫情影响,水口镇暂停了农贸市场交易。为帮助群众特别是建卡贫困户把前段时间积压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志愿者们或深入群众家中,或打电话了解情况,全面摸清贫困户的鸡、鸭、鹅及家禽蛋数量,做好信息台账。随后,又动员全体镇村党员干部广发QQ群和微信群,公布农产品名称、数量、价格,以供市民选购。

收购、打包后,志愿者联合镇机关干部在返城时,为订购产品的市民送货到小区门口。截至目前,水口镇已为22户建卡贫困户代销鸡鸭蛋5200个、鸡鸭52只,帮助群众增收1.8万元。

疫情期间,许多志愿者开启“带货”模式,运用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微信等推荐水果、蔬菜、家禽等产品,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在万州区新田镇,志愿者们既做“义务推销员”,又做“跑腿服务员”,每日助销香橙10余吨。

永川开展助农惠农志愿服务

不误春耕好时节

当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为保证种植大户们及时换地耕种,同时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保供应”的问题,连日来,永川区志愿者们在五间镇双创、新建、景圣等几个蔬菜基地,辅助种植大户开展蔬菜抢收助农活动。

  “幸亏有志愿者帮我抢收蔬菜,不然我这地里的儿菜、白菜只有等着烂了……”当志愿者们帮种植大户侯良勇抢收下最后一波儿菜,侯良勇早些时候的担忧也烟消云散。

据了解,永川区五间镇蔬菜种植面积大,种植大户多,是永川城区的“菜篮子”基地之一。在五间镇团委、妇联和工会牵头下,80余名志愿者通过招募和自己报名的形式,参与了五间镇疫情防控宣传和助农惠农工作。

志愿者在五间镇蔬菜种植基地抢收蔬菜。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者在五间镇蔬菜种植基地抢收蔬菜。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1吨青椒,20余吨白菜、儿菜,5吨豌豆尖、苋菜,3吨食用菌……半个多月来,志愿者们参与采收和抢收的蔬菜总量达到30余吨,同时,他们还帮助农户通过电商平台、微信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保障了城区市民的“菜篮子”供应。

志愿者帮助农户采收蔬菜。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者帮助农户采收蔬菜。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永川区三教镇群众也抓住大好春光,开始了春耕生产。他们以户为单位,相互之间相隔几十米,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

心理疏导志愿服务

新华社

心理关爱传递社会治理温度

微信电话接通后,那头一直在哭,从起初的啜泣到后来的放声。喻洁没有打断,静静陪着她,轻声安慰:“我在这里陪着你!”

重庆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已发动2170余名专业心理关爱志愿者“上岗”,为隔离观察人员、医护人员、基层干部、普通群众开展心理疏导,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喻洁就是217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员。2月13日,她服务的重庆南岸区涂山镇国际社区小区确诊3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随即,200多户、690多人实行最严格的居家隔离防控。

微信图片_20200313171650

喻洁在家中通过微信语音与来访者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援助

“疫情中不能出门,多数人会产生焦躁、抑郁感,个别人因为性格敏感,再加上生活、家庭中的不幸遭遇,甚至会出现极端行为。所以给疫情中受伤的心包扎与防控疾病一样意义重大。”喻洁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所在的万壹工作室主要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国际社区实施封闭防控后,涂山镇政府邀请万壹工作室和另一家心理援助社会组织“心致以度”组成心理援助工作组,利用网络、电话为小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基层政府越来越重视心理援助服务,这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进步。”喻洁说。

微信图片_20200313171653

国际社区心理援助工作组督导老师史文在家中进行线上心理咨询援助

为了获得大家信任,喻洁等人首先在居家隔离的业主群里观察了一天,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工作方案。随后通过推出各种营养美味餐食的烹制视频、发动群里健身达人给大家分享居家简易健身方法,迅速拉近和大家的心理距离。随后的在线心理辅导水到渠成,第一天,工作组一对一为三名心理压力较大的居民做了心理辅导。

“主要是倾听、陪伴,给他们一个情绪宣泄渠道,然后才是语言引导放松、冥想等心理治疗。”喻洁说,工作组会把接访个案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形成文字,分享给社区所有人,最大范围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

为了拉近与被隔离居民的心理距离,志愿者们准备的营养美食食谱

为了拉近与被隔离居民的心理距离,志愿者们准备的营养美食食谱

相对居家隔离社区,集中隔离观察点内的压力更大。重庆市为每个观察点配备了心理咨询师。

位于重庆南山上的一个隔离点里,有40多名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者在这里接受集中隔离观察。心理医生申远每天都要给他们挨个打电话,通过聊天先进行心理评估,需要的时候再开展心理辅导。

“大多数人心态都很好,但毕竟这里压力更大些,有些人表现出抑郁,有些人暴躁,心理辅导对平复心态很有作用。”申远说。

从大年三十开始,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在网上公布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医院保健科科长、心理咨询师梁波每天都要接听不少咨询电话,除了重庆当地,还有来自浙江温州、广东深圳等地的咨询电话。“反复量体温,不断看疫情、越看越焦虑,胸闷、气短,甚至没有食欲。”梁波说,普通群众咨询的问题有很强的趋同性,医院将这些归类后扩大宣传,在线点击率常常10万+。

郭家沱社区志愿者为居民分发心理辅导宣传材料

郭家沱社区志愿者为居民分发心理辅导宣传材料

除了专业团队,更多心理援助志愿者来自基层社区,包括社会工作者、道德模范、新乡贤等。

在重庆江北区郭家沱街道,有一支37人组成的心理关爱服务队,年龄最小的58岁,最大的70多岁。74岁的队员周生勤说,队员们原本就是社区工作积极分子,有楼栋长、坝坝舞协会成员。“我们的服务方式简单,就是陪人家聊天,发心理辅导宣传单、上门排查的时候多问候。”周生勤说,就是这么个“简单活”,让社区工作顺畅了不少。

郭家沱心理关爱服务队的队员们在部署入户工作,左三为周生勤

郭家沱心理关爱服务队的队员们在部署入户工作,左三为周生勤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累计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5.7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发布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230多篇,网络点击量150多万次。

“疫情中的心理关爱体现了社会治理的温度。”重庆江北区大石坝街道暖洋洋社会工作室心理咨询师饶明利说。

发挥余热

筑牢防疫“心”一线

“唉,哪点都不让去,在家待了二十几天,真是把我给憋坏了”,2月19日,住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皇冠自由城的李阿姨在心理疏导群里发起了牢骚。

原来自从龙塔街道各物业小区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后,老人们不能随便聚集,这让平时喜欢外出锻炼身体,三五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的李阿姨很不适应。“老李呀,你的心情我们都理解,可现在情况特殊,如今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您是这里的老居民了,得带头做好了,起到榜样作用不是,咱都得好好待在家里,让正在上班的子女们放心,等疫情过去了,我们再一起出来晒晒太阳,练练舞……”,谢勤耐心地在群里安慰道。

据了解,为应对疫情引起的焦虑、抑郁、烦躁、恐慌等心理问题,助力抗击疫情工作。龙塔老年大学校长谢勤号召老师和学生们发挥余热,成立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团,借助街道现有的网格群,开展网络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团的56名心理辅导员由龙塔老年大学的老师和部分学员组成,有心理咨询师、律师、医生、教师,以及舞蹈、声乐爱好者,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专长,筑牢抗击疫情“心”一线。

心理辅导员每天都会在群里分享积极向上的文章、视频和居家心得,让居民们适度锻炼、合理饮食、安心宅家,并对有需求的老年朋友开展一对一交流,用自身感受取得共鸣,有效缓解对方焦虑、烦躁的情绪。

渝北区龙塔街道居民刘同飞在制作伴奏

渝北区龙塔街道居民刘同飞在制作伴奏

“朋友谢谢你的牵挂,待到天高云淡时,咱们再聚共潇洒......”这首由心理辅导员曹秋甫作曲的《宅在家里好好的》由张国桥老师演唱并录制后分享到网格群里后广为传唱。“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宅在家里,不能只看电视,玩手机。我觉得大家一起唱唱歌非常好,我们学会之后会自己用手机录下来发到群里分享,每天都可以听到大家的歌声。”居民李莲说。除了唱歌外,辅导员还会在群里教大家跳舞、做手杖操等体育运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宅在家中的生活。

人民网重庆

重庆两千多名志愿者

为市民编织“心灵口罩”

这段时间,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黄金社区心理疏导志愿者汤传敏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在她的微信通讯录里,陆续添加了不少辖区内的居民。

汤传敏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便主动承担起了社区居民特别是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汤传敏说,“被隔离会让人的心理产生一种痛苦感,隔离时间越长负面感受就越明显,我要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他们的孤独感、焦虑感等负面情绪。”

疫情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记者2月18日从市文明办获悉,我市积极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深入全市开展心理疏导志愿服务,为市民送上“心灵口罩”。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疏导

蓝春渝是北碚区新天花园社区兰庭花园的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在连续协助社区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后,蓝春渝变得非常紧张:“不敢回家,家里有老人小孩,怕出问题。”

为此,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为像蓝春渝这样的社区排查人员专门制订了干预计划,并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和心理疏导。

“你好,请问是牡丹花蕾心理咨询吗?我们街道有一名15岁的女孩,因父母与武汉返渝人员有过接触被隔离,现自己一人居家隔离,孩子情绪不好……”近日,垫江县“牡丹花蕾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组织接到电话后,立即与女孩父亲取得联系,并安排心理咨询志愿者为女孩提供服务。

志愿者发现,女孩虽能适应独居生活,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有一些悲观,作息无规律,每天沉迷游戏,一天天下来,空虚又孤独。

志愿者根据她的情况制订疏导方案:必须让女孩的生活重新规律起来。“妹妹,起床了吗?今天的面条可以这么做……”每天早上8点,女孩都能准时收到志愿者的早安问候。

10点一到,电话又来了:“怎么样?面的味道如何?待会可以看看书或视频,你上次跟我提到那个数学题有思路了吗?”

志愿者每天给女孩积极正面的引导,同时从她电话里的语气、聊天回复的频率来观察女孩的心理情况。几天下来,孩子的心理状况逐渐稳定,生活规律起来。

据了解,我市心理疏导志愿者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疏导:适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帮助他们提高调适情绪的能力;对隔离人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稳定情绪;为市民开展心理疏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2170多名志愿者参加心理疏导服务

目前,我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先后发动124个志愿服务组织、2170多名志愿者参加心理疏导服务。志愿者中包括了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道德模范、新乡贤等不同人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心理服务力量。

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充分利用“江北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天使在线”平台,邀请江北区心理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等专业人士,组建心理咨询热线志愿者队伍,实施24小时轮流值班,面向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确诊患者、疑似患者、集中隔离者与居家隔离者、居家儿童青少年、居家的一般群众,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巫溪县成立由精神心理科专家、心理咨询师、50所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专业大学生和情感专家等650余人组成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测量体温、关注隔离人员健康状况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引导,帮助市民减轻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

合川区在“健康合川”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课堂,邀请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副主任兼军人发展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国愉,针对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隔离群体、普通大众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防护”主题直播讲座,累计2600余人次观看。

为6.2万余人次戴上“心灵口罩”

据市文明办统计,截至目前,志愿者们针对群众出行不便的情况,畅通心理服务网络渠道,开通咨询热线196个、咨询微信23个、咨询QQ号17个,全天候受理群众咨询;依托社区广播宣传讲解、心理咨询室面对面疏导、志愿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群众关注的疫情防控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心中的疑惑,实现心理疏导线上线下、乡镇社区全覆盖。如今,他们已累计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6.2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发布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230多篇,网络点击量15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