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举措,尤其从民生事项抓起,有力有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渝北区
助力产业“空心村”培育支柱产业
4月24日,渝北区古路镇吉星村特色面条厂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安装调试生产设备。村党总支书记冉茂芳称,现在,村里培育起特色面条加工和食用菌种植两个支柱产业,终于摘掉了产业“空心村”的帽子。
古路镇党委书记石品介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镇党政班子率先调研走访吉星村,问计于民,同时结合实际确定培育两个特色支柱产业,一是依托重庆小面消费市场发展特色面条加工;二是借助渝北“双十万(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工程,培育食用菌种植基地。
到4月中旬,特色面条厂厂房已经建设完毕,正抓紧安装调试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将于5月调试完毕正式投产。此外,吉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已建成4000余平方米的香菇种植大棚。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致富增收。”石品称,下一步,古路镇还要进一步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把脉产业发展,为各村培育一两个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黔江区
志愿服务“赶场天”为民办实事
“医生不但给我们免费检查,还给我们开处方、送药品。”4月24日,黔江区城东街道石城社区红军广场为民办实事活动现场,黔江中心医院的医生正为70多岁的李大爷义诊、拿药。老人十分感动,连声道谢。
这是黔江区委宣传部、党史学习教育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赶场天”为民办实事活动。当天,活动组织了120余人参加,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义务诊疗、法律援助、爱心理发”等服务活动,宣讲红色故事8个,开展义务诊疗200余人,接受法律咨询援助120余人,爱心理发服务5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现场参与群众1万余人。
据了解,黔江区志愿服务“赶场天”为民办实事活动是黔江区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和队伍,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文明实践活动,组织“便民服务、宣传教育、展演展示”三个板块12个服务项目,每月开展一次活动。
重庆高新区
“小法庭”搬到社区化解矛盾纠纷
日前,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高新区获悉,该区西永派出所率先探索组建“人民陪调员”队伍,按照“民警主导、公众参与、司法确认”的原则,试行三级调解警民合议制度,把“小法庭”搬到社区,将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辖区”的目标。
据介绍,“人民陪调员”主要是从西永派出所辖区基本社会单元,包括政府职能部门、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居民楼栋等干部群众中推荐、遴选产生。凡年满18周岁,无违法犯罪记录,在本辖区居住或工作3年以上,为人正派、群众认可、德高望重的公民均可作为人民陪调员。
目前,这支队伍已有150人,他们当中既有在职的政企领导、司法干部、社区专干,也有退休的老党员、老政法、军人、教师等各类人员,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
(稿件原载于2021年04月26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