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重庆:涪陵教育展现“美丽蝶变 ”

发布日期:2019-09-11 15:05 来源: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22767219478260363

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涪陵教育界高扬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旗,砥砺奋进,厚积薄发,实现美丽蝶变:涪陵区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区域性教育中心吸引辐射能力充分彰显,为建成重庆市教育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国旗下深情朗诵、手舞红旗合唱爱国歌曲、重温校史……新学期开学,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形式新颖的开学典礼,生动演绎了“厚植爱国情怀,做合格接班人”这一主题。

“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2008年4月习近平给浙涪友谊学校学生回信中的嘱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涪陵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直高扬“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旗,凝聚各界力量,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涪陵区教委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全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普高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由小到大提质发展,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区域性教育中心吸引辐射能力充分彰显。涪陵“两基”攻坚获市政府突出成就奖,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且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涪陵区教委作为全市唯一代表,被国家禁毒委、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大手笔投入硬件建设

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位于革命老区大顺乡的更新小学赢得前来验收均衡教育工作的国家督学高度赞赏。该校不仅建了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劳技)、科技活动六大功能室,还建了3D电影院、陶艺室,学生公寓有天然气、寝室有卫生间,并流转7亩地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美丽的涪陵十七中

美丽的涪陵十七中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物质条件是基础。涪陵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规划布局,大手笔投入教育硬件建设,实现城乡办学条件大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涪陵区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1所,新增校地977.3亩、校舍58.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2万个、床位2.9万个,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寄宿制。新建学校六大功能室565间,各科实验室237间、网络计算机教室145间,更换互动式班班通设备2268套,更新课桌凳11.2万套,配备图书49.5万册。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涪陵教育云中心,涪陵教育城域网让210所学校(含教学点)实现高速互联,“云-网-端”综合体系初步形成。城区优质学校通过“中小学视频会议及教师培训系统”与农村薄弱学校开通远程互动课堂,涪陵九中、荔枝希望小学等4所学校获评全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涪陵十四中获评“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

教育质量提升辐射能力增强

涪陵实验中学以“培养懂孝道、知仁义、有理想、善交往,具有世界眼光的读书人”为育人目标。该校毕业生魏可博士毕业后本可以进入美国研究机构,而他认为国内的中国林业科学院更适合自己。魏可读高中时的班主任徐榕泽老师去年到北京出差,突发重病,陪伴在侧的魏可紧急送徐老师就医。此后一个多月,魏可每天抽空送去亲手熬的粥、煲的汤,晚上在医院守护。“徐老师是一位良师益友,有时他会带我们去校外改善生活,这是最让我感到幸福的事。他是我人生的领路人,十分注重传导‘忠诚于国家的人,国家会成就你’这一理念。身为班主任,他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才回家,这种敬业的精神至今鞭策着我努力学习、认真工作。”魏可说。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师资是保障。涪陵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建好建强领导班子,“双带头人”引领正确航向;扎实开展“四带头一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们挖掘本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多学科整合的党建示范课”,讲好“涪陵故事”,把热爱党、拥护党、心向党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田。

名师送教到涪陵南沱镇中心校

名师送教到涪陵南沱镇中心校

坚持教育人才优先引进,结构质量不断优化。健全三级师资培训网络,实施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合格率达98%。每年投入200万元奖励名优人才。持续实施“梯级培养”工程,推评市级及以上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341名,建立区级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特色工作室33个,选树了一批“最美校长”“最美教师”。建立城乡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机制,每年选派500名城区教师下乡支教、农村教师进城顶岗学习,120名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跨校走教。实施教学技能提升工程,常态开展学科和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总结提炼出全区27种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国家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15年以来共获评部级优课145堂。启动国家课改实验区建设,实施高中选修课程建设、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涪陵城七校等4所中小学为国家“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学校,涪陵十六中、城六校等9所学校为国家“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课题校;涪陵十五中方敏老师等在全国“深度学习”项目实施会上交流发言,牟智慧老师代表全国课改实验区进行语文学科实验交流发言。

70年来,涪陵教育系统涌现出一个个先进典型:被市委、市政府追授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教师”的王正兴,201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义和镇大柏小学教师陈氏三兄妹,“重庆市学科带头人”叶洪林,“重庆市名师”代保民,“重庆市骨干校长”秦勇,“全国优秀教师”杨朝琼,“全国模范教师”明彩琼……涪陵区委、区政府把每年9月第二周设为“教育周”,隆重表扬一批优秀教师和单位。区教委每年开展先进教师优秀事迹城乡巡回宣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合格的教师担当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涪陵区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创建的契机,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方面下功夫。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春守护者计划、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新时代好少年、五好小公民、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最美家书、德法相伴·文明出行、毒品预防、心理健康、学宪法讲宪法等系列组合拳主题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着力打造“一校一品”德育特色。涪陵二十中的德行教育、区幼儿园的养成教育被评为市级德育品牌;涪陵实验小学坚持开展“五礼”(即入学礼、入队礼、建队礼、十岁礼、毕业礼)教育。学生冉一淇说:“学校为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举办了十岁生日礼,让我很感动。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做一个懂得感恩、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好少年。”

涪陵江东凉塘小学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涪陵江东凉塘小学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区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每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和18个单项体育比赛,每年举办涪陵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涪陵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科技节。涪陵的国际象棋、跆拳道、科技与航模等竞技水平全市领先!据统计,涪陵区学生参加艺体比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50人次,二等奖684人次,三等奖1578人次,国际象棋代表队在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中获得金牌8枚;涪陵九中学生肖鉴峰的作品《食堂残渣回收再利用环保车》荣获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初中组3D创意设计(未来智造设计)一等奖,涪陵七中学生黄鑫发明的“隐形智慧垃圾箱”获第十五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金奖……

教师是园丁,精耕细作必然换来鲜花与硕果。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涪陵县5032名考生中只有200人被大学录取,录取率仅有3.97%;1998年高考预选入围考生897人,被大学录取422人,录取率为47%;自2015年涪陵区高考上线人数、录取人数均突破一万大关以来,这两项指标一直稳居重庆市前列,2019年普通高考录取率提升至92.24%。2018年、2019年涪陵参加高职分类考试考生被录取人数均稳居重庆市第二位。

师高弟子强。原涪陵毕业学生向仲怀、夏佳文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美玲参加世界跆拳道公开赛获女子62公斤级第一名,谭中怡、雷挺婕获得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称号,杨金桥被评为“全国美德少年”,唐逸凡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

育人质量的提升,吸引区外4.8万名学生来涪陵就读,占学生总数的22.6%。涪陵作为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吸引辐射能力充分彰显!

大力度推进综合改革

达到发展新高度 实现美丽蝶变

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须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涪陵区委、区政府直面与教育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引领教育界通过综合改革来破除瓶颈,激发活力,达到发展新高度。

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1949年,涪陵县内仅有学前教育学校1所、在园幼儿45人。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要,涪陵区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公办园、壮大普惠园,扩充等级园。目前公办园和公办民营普惠园108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1%、普惠率达83.8%,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36.1%。

学生享受爱心午餐

学生享受爱心午餐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1949年,涪陵普通小学在校生1810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914人,但全区文盲众多,几乎占总人口80%。涪陵区克服重重困难,高标准完成普六、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攻坚任务,但又必须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涪陵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学校振兴工程,基本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目前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7.7%、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3.6%。义务教育学校超大班额比例较2012年下降18.7%。启动并持续实施名校带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民办学校、农村学校“四带”战略,合并、托管、合作办学模式参改学校221所,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全覆盖,20余所薄弱学校成长为优质学校。《涪陵区合并、托管、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入选《重庆市全面深化改革案例选编》。

多元特色发展高中教育。2019年,涪陵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1%、超市平3%。涪陵区加快推进全区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积极推进高考改革,做到政策早宣传、培训早组织、条件早改善。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215名高中骨干教师获得“中级生涯规划师”证书,完成1216名高中教师新课标培训,基本满足了高一学生“选课走班”教学模式需求。

加快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1949年,涪陵中专在校学生360人。涪陵区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现有国家级中职改革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技校1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共有在校学生1.5万人,中职生就业率达98.2%。市医药卫生学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获团体(中职组)总分第一名。涪陵区职教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技能技术人才,杨思帆两次荣获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被授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

支持高等院校提质发展。1949年涪陵没有大学,目前有3所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应用型大学学科骨架基本成型,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创建市级示范高职院校,涪陵电大跻身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50强。

依法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涪陵区落实多项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稳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推动民办教育内涵、品牌发展。2012年以来新办民办教育机构85个、共188个,在校学生3.3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8.6%,公民办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推动教育扶贫精准落地。建成涪陵区学生资助管理平台,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对重残适龄儿童坚持送教到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零辍学目标得以实现。涪陵区每年投入4400万元,持续实施小学生蛋奶计划、贫困生爱心午餐、留守儿童节日礼品计划。涪陵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

70年沐风栉雨,涪陵教育完成了美丽蝶变: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公平不断彰显,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日益提高。涪陵区7次在全国性会议、市政府教育工作会上作专题发言。四川、浙江等11个省市来涪考察学习。

谋跨越,重心在人才;展宏图,教育是基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办好公平而优质的人民满意教育,是涪陵教育永恒的追求。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教委将团结带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蹄疾步稳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建设重庆市区域职业教育中心、高中教育品牌基地,力争到2022年基本建成重庆市教育强区,为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美丽涪陵幸福涪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 文/ 向安勤 袁晓露 图/何乾健 李辉

(作者单位: 巴渝都市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