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用辩证思维解析高质量脱贫攻坚“密码”

发布日期:2019-07-16 14:13 来源:重庆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既提供思想引领,又开出“对症良方”,体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南川区不断深化对扶贫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化辩证思维,注重“五个结合”,整体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我们精准落实“输血”措施,全面兑现各类扶持政策,严把低保兜底对象认定关,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对失能特困人口实行集中供养,确保“应保尽保”,坚决守住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同时也注重提升“造血功能”,打通产业带动、入股分红、自主创业“三条渠道”,做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强化利益联结,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发展规模化产业基地、建立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整合扶贫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个人土地、林地、房屋等资产,实行配股到户、保底分红,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实现资产收益扶贫对低收入人群的全覆盖;选派产业发展指导员,开展农技随访服务,深入田间地头送信息、传技术,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坚持“扶点”与“扶面”相结合,既“精准到人”又“阳光普照”。“惠个”与“惠众”蕴含着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既要防止以点代面只顾惠及个体少数,而忽视提升群体大众的获得感,又要防止平均数掩盖极少数,整体脱贫而个别仍未真正摘帽。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我们重点围绕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压紧压实领导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区级部门属事主管责任、乡镇(街道)属地主体责任、村(社区)具体落实责任、党员干部帮扶责任等“六个责任”,下足“绣花”功夫,“一户一法”精准施策,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坚决兑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庄严承诺。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动,统筹开展贫困村巩固提升工程和发展相对滞后非贫困村重点帮扶行动,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项目过程中,将整村整区域一同规划实施,让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同步发展,着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整体提升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发挥脱贫攻坚最大效益。

坚持“攻坚”与“巩固”相结合,既“抓好当前”又“着眼长远”。“攻坚”与“巩固”蕴含着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既要通过集中攻坚,解决好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短板问题;又要立足长远,筑牢返贫“防火墙”,让脱贫攻坚成果能巩固、可持续。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一任务,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全力攻克“两不愁三保障”最后堡垒。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领导干部蹲点“促改督战”发现问题及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实行周备案、月检查,以滚石上山劲头抓整改;注重举一反三,在解决好巡视发现问题基础上,主动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相近问题和关联问题,逐项整改到位,实现动态清零。坚持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一起抓,在政策安排、制度设计上更加注重长远,开展“防贫保险”试点,实施五年稳收、五年救助、五年帮扶“三个五年计划”,建立一批治根本、管长远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已销号村、已脱贫人口全覆盖开展“回头看”,做好动态监测评估,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进行“回头帮”,明确后续扶持政策,做到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变”。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摘掉穷帽”又“斩断穷根”。扶贫与扶志、扶智蕴含着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离开扶贫谈扶志、扶智是“清谈”,只扶贫不扶志、扶智则脱贫成效难持续。我们在点对点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的同时,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文化惠民、典型示范、教育扶贫、技能提升、政策激励等“六大行动”,深化“志智双扶”,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消除“等靠要”“不愿脱贫”的思想,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开展流动文化进村、“科普大篷车渝州行”“律师进村帮户”等活动,提供科普、法律服务,搭建“精神脱贫”平台;利用区级“雨露技工”转移就业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开展母婴护理、美容美发等定制化、“订单式”培训,让贫困人口拥有一技之长,通过企业吸纳、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实现就业;把教育作为扶智的重点,“一人一案”精准帮扶,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坚持扶贫与发展相结合,既“脚踏实地”又“超前谋划”。扶贫与发展蕴含着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抓扶贫就是抓发展,抓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两者互为因果、高度统一。发展无止境,扶贫永远在路上。现阶段,我们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按照“一体规划、一体部署、一体实施”思路,促进扶贫与发展深度融合、有机统一,描绘“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新图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上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并向贫困村、落后区域相对倾斜。实施经济薄弱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搭建农村电商、“农超对接”等销售平台;立足良好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民宿等,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依托脱贫一线成长起来的第一书记、村社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攻坚力量,推动帮扶队伍与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衔接转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