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在发挥“三个作用”中找方位找定位

发布日期:2019-07-16 14:11 来源:重庆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希望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潼南地处重庆、成都两大城市经济圈交汇点,是成渝经济区中心地带、成渝城市群核心板块,战略节点地位十分突出,必须从长期大势认清当前形势,在全市发展中争取主动、抢占先机,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对标对表发挥“支撑作用”,就是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潼南的综合实力和支撑服务能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立足独特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谋划推动八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千亿级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及百亿级柠檬、蔬菜、优质粮油和水产品,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休闲康养旅游、大众消费品、表面环保处理、绿色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动能。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坚持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深入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统筹推进“智慧+”项目建设,推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普惠共享。强化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在产业发展、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让智慧之树在潼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严格落实简政、减税、降费有关政策,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五个环境”,着力营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对标对表发挥“带动作用”,就是要立足独特区位优势,把潼南打造成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支点。潼南地处川渝结合部,是重庆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依托重庆、成都两座特大城市辐射“叠加”,正加快建设川渝合作门户之城、成渝经济区枢纽之城、山水田园智慧之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畅通开放通道。建设交通大通道,潼荣高速即将建成,合潼安高速有序推进,涪江航道顺利通航,通用机场准备开建,兰渝高铁、渝遂高速扩能动工在即,基本形成“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立体化交通格局。建设能源大通道,规划布局大型脱硫厂和区域性天然气储存中心、输配枢纽,改造潼南—广惠110KV线路。建设信息大通道,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和互联互通,力争率先开展5G试点应用,促进“三网”融合发展。夯实开放平台。立足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调整和优化产业规划布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高新区品质。培育开放产业。聚焦外企、外贸、外资、外经,主动“引起来”,紧扣我区产业布局,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通过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外资企业来潼投资发展。积极“走出去”,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总部贸易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等业态,全面促进传统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更多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标对表发挥“示范作用”,就是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全力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坚决整治“散乱污”企业,让潼南“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全面落实河长制。压紧压实区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以涪、琼两江流域为重点,统筹推进“三水共治”,全面加强岸线修复治理,河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聚焦打赢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等标志性战役,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统筹“建、治、管、改”,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试点,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开展农村“四旁”植树,推动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切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两项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村容村貌提升“五项任务”,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处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抓好垃圾分类关键环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软硬件设施,切实提高垃圾处置水平,持续改善生活环境,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