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从“鬼先生”改行看扶贫成效

发布日期:2019-07-01 12:39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长春村,“鬼先生”滕树楼用“撵鬼”谋生,他明知这是骗人,却依然干了十七八年。村干部为破除迷信做了不少工作,但因为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鬼先生”不为所动。然而,当“真扶贫、扶真贫”的村干部到任后,一切都发生变化。“鬼先生”依托村里的产业,彻底转了行,已经两年没“撵鬼”。(据《瞭望》)

村民搞封建迷信,其实是想斩断“穷根”。可惜,无论怎么“斩”,这“穷根”就是不断,还一待就是十七八年。

长春村之前靠养殖、外出务工摘了贫困帽,但该村产业基础薄弱,村干部“敷衍塞责、优亲厚友”,致使该村返贫风险大。“穷根”无法撵走,“鬼先生”自然还得依靠老本行谋生。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要彻底把“穷根”斩断,需要真本事。真扶贫,无疑是斩断“穷根”的制胜法宝。干部斩断“穷根”的决心够大,执行力也会更强。长春村村干部“以前说了就走,现在半夜落实半夜走,五更落实五更走”。村支书杨胜前一年多没吃过午饭,半夜还在手机上为村民解惑。如此尽心尽责,自然很快就能打破与村民的心里隔阂。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攻坚自然事半功倍。

当然,人心齐之后,还需要产业做引擎,探索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致富路子。长春村成立蚕桑合作社,鼓励村民土地入股。依托当地特色产业资源,找到产业扶贫的重点和方向并持续发力,这样的扶贫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脱贫才更稳固。

产业找好了,还得靠人来干事。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淡化“贫困意识”,要让他们看到扶贫的决心和诚意,鼓励和引导他们依靠自身努力,慢慢改变家庭生活面貌。所谓“扶志”,也就是增强信心激发潜能。去年,长春村“鬼先生”两口子在合作社务工,加上保底分红,账本上多了3万元。2018年长春村已成立五个合作社,全村485户中有357户入股,人均年增收约1200元。还有什么比真真切切的经济回报,更能激发人的斗志?

扶贫干部脚下沾满了泥土,心里沉淀了真情,用真情真心来“真扶贫、扶真贫”,为贫困群众做事,扶贫工作自然更加得心应手、充满活力。撂荒地盘活了,留守老人、妇女有了新出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村村都有这样的产业,村庄和村民的面貌都在快速发生变化。村风正了、荷包鼓了、生活好了,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村里的面貌也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