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圆满结束。7天时间里,记者团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势头,探访民生保障改善,探察社会创新治理,用镜头和笔触记录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记录重庆高质量发展脉动,是此次调研行的重点。走进各地园区、工厂,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描摹着重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在两江新区的赛力斯超级工厂,超1000台智能化设备和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最快30秒就可下线一辆新能源车;2023年投入运营的永川科技片场,是国内空间最大、亮度最高、标准最优的虚拟拍摄科技棚;位于荣昌区的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建立起全国生猪7大特色数据库,拥有核心客户8.1万余户;伴随数字化车间的建成投用,太极集团智能化生产线数控率高达95%,产能提高2倍;在江津,以酒饮酿造为主线,江小白加快拓展酒业全产业链。重庆现代产业飞速发展的蓬勃生机,令记者们印象深刻。
中青在线副主任王俊秀说:“永川科技片场太震撼了。它其实很多就是用科技手段来演绎了片场,非常真实。”
中国日报社评论部记者王哲说:“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让大数据、互联网更科学地帮助农业、畜牧业实现现代化发展,助力政府决策,我觉得在同行业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
重庆文旅产业的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之前凭借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的大足石刻,充分运用数字博物馆、短视频、微电影等新形式,让“大足文化”完成数字化转身;大渡口区利用老重钢工业遗存,修建起重庆工业博物馆;武隆构建“一平台、两库、多场景”的信用消费服务和支撑平台,打造出“放心游”“信易游”“轻松游”等品牌。
新华社音视频部记者姜赛说:“今天来到大足石刻,感觉非常震撼。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精美的石刻工艺品,我们也希望更多地去了解石刻产业能够怎样地带动经济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黄汉鑫说:“刚才重钢的退休职工也讲到,说希望有更多人能来了解咱们的重钢历史,那我希望也通过这次报道,传承发扬好咱们的重钢精神。”
我市各地推出的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也让记者们纷纷点赞: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的改造中,处处体现为民着想的细节,让居民充满幸福感;江津区碑亭社区创建全市首个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全生态社区,实现应用场景高度集成与全面落地。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通过义渡就业列车,帮助居民实现充分就业。
《人民日报》记者王欣悦说:“我觉得民主村给我留下的印象,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我会觉得是现代、便捷。”
中国青年报社记者焦敏龙说:“比如说水电、燃气费、社区食堂用餐以及乘坐公交车,都可以用社保卡来结算,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为民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到位了。”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畅 贺应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