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在路上】 满叔家的房子和石磨

发布日期:2019-06-02 09:59 来源:重庆日报

满叔是我帮扶的贫困户,我们是一年前认识的。

那是去年的初夏,外面下着雨,透过玻璃窗,能看到远处被洗得碧绿的森林。那天清晨,小鸟刚叫,我们便出发了,去二十多里外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乡,到各自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入户访谈,了解情况。

五月的山林,到处是水。山谷里,涧水暴涨,流速加急。水田里,明晃晃一片,不见了田埂。山路上,高处淌下的水来不及排泄,小车轮胎经过,发出“呲呲”的声响。

满叔家住在双龙溪边,离毛坝集镇有点远。我们爬坡越岭,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满叔家。

满叔的房子是用木头做的,由于年久失修,每块木板似乎都吸足了水分,用手一摸全是水。房子的一角摇摇欲坠,用五六根木棍撑着。屋顶的瓦片黑乎乎的,屋脊处长满苔藓。

门前立着一个用来盛放石磨的大石槽,石槽似乎很不高兴,耷拉着脑袋,正在雨中发呆。两扇石磨也分了家,上扇满身泥污,半截身子埋进了泥土,四周长满杂草。下扇躺在一棵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离自己几十步远的上扇,似乎有满腹的心事要与主人倾诉。

听说帮扶人员登门,一家人赶紧把我们迎进屋。满叔家是因学、因伤致贫。家里有四个孩子,都还小,正在读书。满叔起初是和妻子一起在外地打工,一次夫妻俩给人家下货,一不小心,满叔肩上两百多斤的重物砸在了妻子的腿上,妻子丢了一条腿,从此养家糊口的重担压在了满叔一个人身上。

满叔说:“有两块大石头一直压在心上:一是房子漏风漏雨,潮湿阴冷,一家人住得不好;二是照顾妻子孩子,不能外出打工,家门口找不到合适的事做,收入不高。”

我对满叔说:“你家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六口人,人平补助1.2万元,就有7.2万元。旧房子还有农房相关政策,两项政策叠加,应该能拿到十多万元,有这么多钱,房子能建起来。”

“住房问题解决了,我们再解决创业增收问题。你可抓紧选地备料、开工建设,政策兑现的事由我们和驻村的同志负责。记住,你们新房建好搬家时,一定要带上门前的那盘大石磨,千万不要遗落了。”

满叔在毛坝集镇附近的安置点选了块地,半年时间不到,房子就建成了。高高的大门装起来了,明亮的窗户安起来了,宽敞的屋顶封起来了。暂时钱不多,房子只建了一层,将来有钱再加一层,到时应该是一幢体体面面漂漂亮亮的小洋楼。

我走进屋内去看,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一应俱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白水泥墙面、大理石地板,还真不错。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洒满楼梯,信步拾阶登上屋顶,蓝天白云、远山绿树,尽收眼底,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

轻风吹拂,山花飘来阵阵清香,树上的小鸟在唱歌,身边的小草在摇曳。屋顶上还晒着粮食、被子和衣服,山里的阳光格外干净,晒过的粮食吃起来一定格外香甜,晒过的被子盖着一定格外暖和,晒过的衣服穿着一定格外舒服。一家人终于有了遮风挡雨、安身落脚的地方,满叔心头的两块石头算是卸下了一块。

为庆祝新房落成,我提议:“请满叔和嫂嫂一起,进县城吃顿饭,就吃酉阳的特产绿豆粉。”

“好啊好啊!酉阳绿豆粉是我们全家的最爱。小时候,我母亲就一直在我们面前夸绿豆粉,说酉阳的绿豆粉有三般好:一是营养好,粉是用浸泡的大米和绿豆磨成的浆做的,汤是用大骨头和香菌熬的;二是筋道好,现磨现吃,刚在锅里焖熟,在竹匾里还没凉透就放进碗里,用滚开的汤汁烫,嚼起来韧性好,弹性足;三是清热好,那洁白的大米、玉润的绿豆是喝着山泉水长成的,一碗绿豆粉下肚,润肠养胃,清暑去火。”

想不到满叔对酉阳绿豆粉了解得这么透彻,难道这一切都是缘分?我将满叔夫妻俩带到大街上一家石磨绿豆粉店前。在电力的驱动下,笨重的大石磨变得轻捷起来,呼啦啦、呼啦啦,轻快灵活地旋转着,仿佛在哼哼哈哈地招呼客人:欢迎光临,欢迎光临。

一旁的灶台上,两口直径一米的平底大铁锅也亦步亦趋,跟着大石磨飞快地旋转着。

这家绿豆粉店的大米、绿豆是用山泉水浸泡的,在水缸里养了两天两夜,大米的身子彻底软了,绿豆也胀胖了,咧开了嘴。店主将一把水灵灵的韭菜切碎,倒进缸里。

一位老婆婆坐在木凳上,用一柄锃亮的勺子,不紧不慢,将大米、绿豆、切碎的韭菜叶,一勺一勺添进磨眼里。浆从磨缝里流出来,淌进下面的石槽中,呈淡绿色,细腻均匀,粘稠浓厚。

店主戴起口罩,系起围裙,拿起一把竹刷,娴熟地将菜油均匀地涂抹在锅底,然后提一把铝制的锥形漏斗,用手指堵住漏斗眼,将浓浆装满漏斗。

只见他凝神屏气,一手稳稳地提着漏斗,一手牢牢地堵住漏眼,将漏斗垂直于旋转着的铁锅上方。突然,他松开了堵着漏眼的手指,将漏斗由锅沿向锅心推进。

两条筷子粗的浆线,从漏眼处流泻下来,一个个同心圆齐刷刷地呈现在眼前,一圈一圈,晃得人目眩神摇。

当漏斗行进至锅心时,一壶浆刚好用完。将锅盖盖上,灶堂里的柴火正旺,焖上半分钟,一锅热气腾腾的绿豆粉熟了。店主拿起一根长条竹板,轻轻一撩,将一团丝丝缕缕的绿豆粉甩进了身后的竹匾里。

满叔夫妻俩瞪大眼睛,看得津津有味,我忙着为他俩舀汤烫面,撒上姜沫,洒些葱花,淋上香油,他俩一口气吃了四碗,连呼过瘾。

我对他俩说:“你们旧木房的墙上不是刷着一条标语——创业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毛坝集镇上有一万三千多人口,绿豆粉在街坊四邻中又有很高的人气,你们可比着这家石磨绿豆粉的方法,在家门口也开个石磨绿豆粉店,这不就有事干了。只要粉做得好,还愁没收入?石磨你家不是有现成的?嫂嫂腿子走路不便,可像那老婆婆一样,坐在木凳上,舀米舀绿豆总得行噻。”

满叔一下子仿佛明白了什么,他兴奋得跳起来,一把拉住我的手:“对,对啊,我一定得让我家的石磨也飞快地转起来。”

和满叔相见一年多来,我从来没看到过满叔嫂子的脸上有过笑容,今天她脸上红扑扑的,听了我和满叔的对话,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