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德治素养

发布日期:2019-05-30 11:14 来源:重庆日报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领导干部既要讲法治,又要讲德治。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就是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才”之一。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德治素养,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德治素养,为新时代凝魂聚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我之不德,民将弃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不断地提高领导干部的德治法治素养,才能使之发挥新时代国家和民族凝魂聚力的风向标作用。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有助于使之更好地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有效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风尚。提升领导干部的德治素养,有助于使之更好地讲政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以德修身、以德服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头雁、标兵和榜样,有效地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发展。坚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德治素养相并重,则有助于使之做到以法为师、身正以德,进而率民以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魂聚力。

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筑牢领导干部法治德治素养提升的政治基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现象,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政治生态清正、清廉、清明,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敢于担当和负责的干部就会大有用武之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德法并举,把尚法治、崇德治融入到政治生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健全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关键环节”,抓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个基础性工作。例如,用法治方式保护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澄清,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

理清法治德治的辩证关系,促进领导干部法治德治素养提升的良性互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只有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实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公正。道德则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要推动法治和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其协同发力、深深扎根于领导干部心中。一方面,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加大面向领导干部的法律宣传学习力度,使之树立法治思维,增强其依法办事的意识,推动法治素养对德治素养的强化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积极培育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把道德要求贯彻到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培养中,以道德滋养法治,以德治素养温润法治素养,进而不断增强德治素养对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升的支撑作用。

做到知行合一,促进领导干部法治德治素养的实践转化。“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领导干部在法治和德治建设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也要努力做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的模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只有把敬畏法律、尊重法律落实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才能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而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道德是治国之基础,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只有尊崇德治、常修官德,领导干部才能稳步提升德治素养,走好从政的第一步和每一步,进而做到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商爱玲,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SKCS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