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奉节小煤村:矿区变果园

发布日期:2019-05-09 14:37 来源:重庆日报

五月初,在奉节县白帝镇九盘村,晚熟柑橘采摘已接近尾声。村民孙开海卖出自家果园里最后一批柑橘后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每斤柑橘的收购价在四元左右,我种植了三亩地,挣了至少两万元。”

可就在几年前,孙开海还在九盘村一家小型煤矿打工。从矿工变果农,孙开海只是九盘村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而随着生态效益的逐步突显,九盘村也步入发展“快车道”。

村主任带头“吃螃蟹”

小煤村种起柑橘树

孙开海的果园在距离瞿塘峡口不远的山坡上,碧绿的梅溪河从峡谷间蜿蜒而过,美不胜收。初夏的九盘村,一棵棵柑橘树正开出雪白的小花,芬芳了整个山头。

“晚熟柑橘最大的特点就是花果同树,前一季果子还缀满枝头,下一季花朵已含苞待放。”村民委员会主任王祖国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如今,全村共发展2000多亩晚熟柑橘,进入丰产期后,平均亩产可达3000斤。

和奉节许多地方一样,煤曾是这个小山村的支柱产业。高峰时期,村里的凉亭煤矿年产煤3万吨,全村三分之二的青壮年都在矿厂务工。

然而,煤矿产业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早在2010年,作为村主任的王祖国便思考如何转型。

而彼时,奉节脐橙已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何不借助这股东风,发展柑橘种植。”在一次村委会上,王祖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村民们习惯了在矿厂打工,对他的提议并不“感冒”。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一年,王祖国投入全部家当,流转了200亩土地带头种植晚熟柑橘,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村民辞工变果农

栽种的柑橘却不结果

在王祖国的带动下,一些在矿厂打工的村民陆续辞职,开始种植晚熟柑橘。孙开海便是第一批从矿工变果农的村民。

可是,孙开海没有想到,自家的柑橘园迟迟无法大面积挂果,偶尔结出的果实,品质也差强人意。他一打听,村里,和他有相同困惑的果农还真不少。

“王主任,山里的气候是不是不适合种柑橘哟?”“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我们该怎么办呀?”

村民们急了,纷纷找到王祖国“讨说法”。

“既然是我带领大家种的树,我就一定负责到底。”王祖国一面向村民保证,一面从西南大学请来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查找原因。

原来,果树不结果并不是因为气候不宜,而是由于常年挖煤采矿导致土壤贫瘠,蓄水能力差,果树的水肥跟不上。

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想让柑橘丰产,就得实行改土”。于是,王祖国带领村民,在荒山上凿出一个个大坑,再将配置好的营养土背上山来填入大坑,加入有机肥。果然,经过科学改土后,果树长势喜人,一年后,平均亩产就达1000斤。

小煤村绿色蜕变

农旅融合富了村民

“晚熟柑橘是通过延长柑橘的生长周期实现挂果保鲜,因其上市时间比普通柑橘推迟了2—3个月,而备受市场青睐。”王祖国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共有600余户村民从矿工变果农,户均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是过去在矿厂务工的两倍。而更让村民们可喜的是,自从村里弃“煤”种“果”后,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利用这一优势,王祖国又推出“生态种植”的理念。记者注意到,本应是杂草疯长的季节,可柑橘林下,除了一棵棵三叶草外,却不见半点杂草。

“这便是‘以草治草’的益处。”王祖国向记者解释,三叶草长势凶猛能抑制其他杂草的生长,同时又具有保水固氮的作用,不仅不会与柑橘树抢营养,还会肥沃土壤。这样,柑橘生长过程中不再需要施化肥、喷洒除草剂,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去年,九盘村搭建起电商平台,通过“线下+线上”的销售模式,不仅打响了自己的柑橘品牌,还吸引不少游客到村里体验乡村游。今年初,王祖国又带领村民将自住的农家小屋进行改造,办起了农家乐。在刚刚过去的柑橘采摘季里,九盘村每周都能接待100多名游客。

作为我市曾经的产煤大县,在奉节,像九盘村这样的山村还有很多。近年来,借助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他们因地制宜发展起特色效益农业,在恢复生态的同时,也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目前,该县已基本形成在低山地带种植柑橘,中山地带种植油橄榄,高山地带种植中药材、烟叶和小水果的“三带”经济林,为不断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