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

发布日期:2019-04-19 10:16 来源:重庆日报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农村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各家互联网巨头也在加紧布局。借助手机这一“新农具”,不少农民开垦出了一片广阔新天地。

近日,中国首个移动互联网领域三农信息奖项“金稻穗奖”颁奖典礼上,三农领域的众多优秀创作者齐聚一堂。他们活跃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上,拥有数百万粉丝。这些新农民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把内容创作、网络直播当成“新农活”,改变了自身生活和家乡面貌。当然,这仅仅是手机在营销端发挥的部分力量。如今,手机“新农具”已经成为农民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

“新农具”锄开了信息壁垒。“互联网+农业”最底层的基石无疑是信息的快速流动,不少应用软件已经做好了多元农业信息的整合,电子化的农业百科全书,让农民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和种植技术。

“新农具”耙顺了新兴技术。站在田间,不用下地不用湿鞋,就能轻松把农活干完,借助北斗系统、物联网和自动化等技术,只用手指头在手机上“耕耘”,农活就能轻快地完成,还比人工更高效更精准。

“新农具”铆住了供需两端。只需一部手机,城乡就能无缝对接。所谓三农内容创业,更多是做好连接,让市场信息可以下行,也帮助农产品实现上行,借助“新农具”,农民可以快速和客户建立信任,打破时空限制,将优质农产品卖遍全国。

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在“新农具”的开垦下,逐渐变了模样。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用好“新农具”并不容易。农村信息化基建存在短板,手机使用也存在资费和技术门槛,这导致农业现代化地域差距迅速拉大,二八分化日益严重。要用好“新农具”,让它成为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必须升级硬件、装好软件。

其一,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或引入社会资本,做好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让信息传递更畅达。以财政补贴、政策支撑、商家优惠等方式降低手机购置费,实现网络提速降费,从而让手机更亲近。其二,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资本和人才到农村,盘活农村存量资源,增强能人带动效应。组织技术人才下乡,开展多样化培训,构建网络课堂,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三,引导和加强农业应用开发力度,持续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让更多好应用帮助提升生产销售效率效益,造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