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发布日期:2019-04-17 13:55 来源:重庆日报

●建立工作台账,做到目标化、事项化、清单化、时限化推进,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彻底、取得实效。

●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整改落实工作机制,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需要长期改的,明确阶段目标,建立长效整改制度,稳步推进。

●针对区域贫困和“插花”贫困问题,要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发展,一体解决,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掉一户、不漏一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用从严从实的整改落实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认真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深入查找问题、剖析根源

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是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从政治上认识、从政治上落实,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的政治自觉、政治责任、政治担当。

(一)在政治站位上找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是对我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我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一次“综合研判”,更是对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政治体检”。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是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两个责任”的重要标尺。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去认识和解决巡视发现的问题,切实把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行动。

(二)在思想认识上找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既管全局之“总”,又管实际之“用”,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结合巡视反馈的问题,在思想认识上、理论联系实际上、学以致用上找差距,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从责任担当上找差距。有问题并不可怕,正视问题是一种清醒的表现,解决问题更是一种担当作为的体现。对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彻底,追根溯源就是没有完全使出吹糠见米、滚石上山的劲头,狠抓整改的责任担当还不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抓紧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四)在工作落实上找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中央巡视组指出我们产业扶贫质量不高、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存在偏差、对处理生态保护和脱贫双赢有关问题统筹研究不够、对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有关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我们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从落实上找不足,推动巡视整改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真改实改、全面整改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全面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抓紧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既发扬斗争精神,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又举一反三,主动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

(一)以上率下抓整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双组长制”,亲自审定整改方案,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全面统筹、协调整改工作。市委成立了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定点包干”的责任体系,以上率下、带头整改。市领导深入贫困区县,进村入户带头开展“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督导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坚持“四级书记抓整改”,各级党组织书记是整改落实第一责任人,直接抓、抓具体、抓到底。

(二)完善机制抓整改。建立联动配合、定期报告、常态督导、整改验收等机制,加强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合力攻坚。11个专项小组、22个市级部门、33个区县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并定期报告整改进度。建立巡视整改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整改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对照巡视反馈意见和市委整改方案,分级分类反馈至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进一步将问题对象化,务求问题清、措施对。建立定项包干整改责任制,研究制定巡视整改验收办法,以严格的验收确保整改的质量。开展常态化指导督导,交办督办整改重点任务,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地。

(三)聚焦问题抓整改。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提出的整改要求,坚持统筹谋划、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落实针对性更强的帮扶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做到目标化、事项化、清单化、时限化推进,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彻底、取得实效。

(四)举一反三抓整改。坚持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聚焦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又全面查找工作中的短板,既切实解决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脱贫攻坚不够精准等突出问题,又研究解决干部作风、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整改落实工作机制,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需要长期改的,明确阶段目标,建立长效整改制度,稳步推进。

三、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要把巡视整改作为贯穿全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主线,一手抓巡视整改补短板,一手抓精准脱贫提质量,尽锐出战,把精准到人头与统筹到区域结合起来、把激发内生动力与用好外部力量结合起来、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

(一)切实把攻坚的责任压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巡视整改工作,关键也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相关区县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整改主体责任,乡、村两级要主动认领,负起直接责任,抓好抓实项目到村、资金到户、措施到人,落实好整改任务。市和区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党员干部要对照问题找差距,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要严肃整改工作纪律,统筹抓好各类监督检查与专项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做到条条要整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克难。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脱贫难度极大,是重庆脱贫攻坚战的最薄弱环节。要以超常规举措,把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作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关键,扎实抓好深度贫困乡镇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重点工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要围绕“四个深度发力”,把扶贫工作重心、政策支持重心、社会帮扶重心进一步向深度贫困乡镇和特殊困难群体聚焦,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政策支持上加大帮扶力度。针对制约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摸底排查;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等问题,要坚持造血输血协同发力,加强和完善帮扶措施;针对区域贫困和“插花”贫困问题,要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发展,一体解决,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掉一户、不漏一人。

(三)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已经有171.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切实稳住这些人的脱贫成果,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能不能全面打赢、能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要进一步明确脱贫不脱政策,继续加大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扶贫后续扶持机制,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

(四)深度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深化“志智”双扶行动,把扶志扶智落实到扶贫的全过程,帮助志不足而家贫的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典型示范,广泛开展基层宣讲活动。要加强政策引导,改进帮扶方式,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改补为借、改补为贷、改补为股、改补为酬、改补为奖,避免简单发钱发物或以资产收益扶贫为名追求短期分红的做法,防止政策“养懒汉”。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建立脱贫荣誉制度,对主动脱贫、积极脱贫、脱贫效果显著的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证书,并与相关扶贫政策挂钩,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的命运。

(五)切实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优化贫困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要分类精准选派好贫困村“第一书记”,结合新一轮区县机构改革,增加扶贫机构人员编制,确保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实施好扶贫干部分级分类全覆盖培训,关爱扶贫干部,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全力投入脱贫攻坚。

(六)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们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要牢固树立统筹意识,做到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巩固成果长效机制。尚未脱贫的地方,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保持工作重心不偏移。已经脱贫的地方,要把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优先支持脱贫村和脱贫人口,持续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