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推动成渝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发布日期:2019-04-11 11:30 来源:重庆日报

城市群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相对独立城镇群落为骨架的集合体,是支撑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城市群的形成过程,是区域内城市之间自由点状竞争、轴带协同拓展向块状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产业迭代升级的过程。在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下,国家层面相继在东部地区布局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带动京津冀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开放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受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市群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是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协同发展、引领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也是我国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承载区。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两大国家级新区、两个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六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等重大发展载体,成渝城市群已进入城镇化提升加速期、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期。2018年,成渝城市群人口约9500万,经济总量达到5.5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成渝城市群经济总量与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规模相当。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将达到世界级城市群规模,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四增长极,成为带动西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我国第四大城市群,推动我国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拓展,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串联东部沿海城市群和内陆城市群,多点支撑、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成渝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既要准确把握世界城市群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寻求符合自身特色的内陆型城市群发展路径,在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开拓创新,重点突破,在拓宽我国经济回旋余地与开放空间,扩大内生需求,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拓展国家战略纵深、巩固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成都和重庆两大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带动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龙头。围绕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建设,聚焦国际化现代城市发展方向,强化综合枢纽、智造创新、要素集聚、国际交往、宜居宜业等核心功能,促进城市非核心功能有序向周边城市疏解,重点发展“高精尖”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国际会议会展名城、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交往和消费中心、要素交易中心、创新创业中心,成为功能完备、分工协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带动和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第二,推动成渝城市群崛起。当前,成都和重庆“双核”发展对要素的吸纳能力远大于溢出能力,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要因地制宜促进渝西片区和川东地区分层次、差异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若干承接成都和重庆两大都市圈功能外溢、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协调推动《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和潼南片区),实现成渝之间“中部崛起”,让成渝城市群的“脊梁”尽快挺起来,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多极支撑”。

第三,共同打造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命脉。成渝城市群在电子、汽车、智能装备、国防工业等领域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具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一是依托天府新区、两江新区等重大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在空间集聚和错位发展,谋划培育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国防工业等产业集群。二是依托成渝两地各类园区管委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按照政府引导、自愿组织的方式,组建符合成渝城市群发展实际的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三是突出市场化发展导向,推动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集群促进机构、金融机构等组成创新联盟,促进集群各利益主体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四是加大成渝两地政策互通互利,完善支持集群发展的政策,通过优惠政策,集聚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网络、完善服务体系,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第四,推动成渝城市群高水平开放合作。对内联系紧密、对外高度开放是城市群的显著特点。继续拓展和深化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和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一是依托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沿海城市群和内陆城市群的联动合作,建设联通欧亚非的内陆国际贸易中心。二是依托两地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争取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成渝城市群共建经贸合作园区,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品牌。争取更多金融开放、服务业开放等试点政策在成渝城市群先行先试。

(作者李林,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