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让更多孩子爱上劳动

发布日期:2019-04-10 11:12 来源:重庆日报

专家观点

 

2019-04-10-0083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副所长 杨昌弋

    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关键要在教育转化中落地落实,做到三个转化:一是把新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要唤起学生的内在动力。二是要把新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化,要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实践和价值认同。三是要把价值赞成转化为学生生成,要真正按照教育规律促进学习的自然发生、教育的有效发生。

2019-04-10-0084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何云山

    劳动教育不能只靠学校,需要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有效衔接。特别是家长要注意引领示范:第一,以身作则。第二,训练孩子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第四,多为孩子创造和提供劳动的机会。劳动教育主渠道在学校,主阵地在家庭,主战场在社会,要坚持三者有机结合,落实劳动教育责任。

2019-04-10-0085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 田祥平

    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技能的传授,还包括劳动观念的传授。认真学习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学习不是“秀刻苦”,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大脑机器没有动起来,不是真正的学习,也算不上真正的劳动。劳动教育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帮助学生进入一种精神状态,获得人格的培养,为学生赋能,增强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

2019-04-10-0086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欧健

    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学生人格的形成比知识更重要,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理解劳动教育形态的多样性、价值的多样性。劳动教育不仅有德育的价值,也有智育的价值,还有体育和美育的价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也是受教育的过程,容易形成诚实、勇敢、相互合作的品质。

2019-04-10-0087

人和街小学校长 肖方明

    人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更不应忽略劳动的教育价值。没有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不打就垮。劳动教育要发展学生人格,培育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以劳树德,更要通过劳动教育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劳动的实践,就是学习与生活的实践;劳动的“和融”,这样的劳动课程更有内驱力、生命力。

2019-04-10-0088

人和街小学孩子们在“开心农场”劳动

  “一些学校的快递业务火爆,因为不少学生都把脏衣服往家里寄。这种不洗衣服、不爱劳动的现象虽属个别现象,但足以引起我们重视,加强劳动教育迫在眉睫。”近日,在“重庆德育一体化建设圆桌对话”上,来自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南开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学校的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围绕劳动教育有效落实、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等系列问题展开研讨。

  本期圆桌对话的,由重庆日报主办,人和街小学承办,重庆市教科院德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作为“教育优先发展 党报责任担当”教育微论坛系列的第一期活动。这是继市教委组织开学第一课《劳动颂歌》之后,重庆日报协同专业机构与名校校长又一次聚焦劳动教育主题。

  从本期活动起,本刊将每月组织一期圆桌对话,邀请更多专家、校长、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就当前教育热点、难点话题开展深入交流。

  强化劳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强化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既是教育的自身要求,也是时代责任。圆桌对话上,各方嘉宾从不同角度谈到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认为,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德智体美劳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认为,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学校以“人和六质”课程为载体,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以家庭内务的整理为主线开设了75门自主课程。还研发了生活课程标准,从指导新生系鞋带、整理书包,到学会做蛋炒饭……形成系统化、常态化抓劳动教育的局面。

  重庆新村幼儿园园长刘静则从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劳动教育对骨骼、体能的锻炼,说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她认为幼儿期是孩子手脑并用能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比高尔夫、击剑等课程更重要。学校有烹饪区、木工区、小茶坊等,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乐趣。

  实现课程化、生活化、系统化融入

  针对劳动教育实施的方法和路径,与会专家、校长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强调,“落实劳动教育要实现课程化融入。”该校在全市最早开设选修课程,劳动教育早已融入选修课程中,有烹饪、木工课、陶艺、皮具等,这些课程几乎被学生秒杀。另外,每年高二都要用一周时间去户外劳动体验,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奢侈”的。

  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校长朱义认为,劳动教育要找准课程和评价的载体,基地通过考试、感受、创意、出勤、表现、完成度、小组协作等形式对学生劳动教育形成过程性、结果性评价。

  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已经开展了6年的城市小学劳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校长李莉感受最深的是,依托课程,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建立了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联系,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多方协作形成人人劳动氛围

  相关调查显示,国内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在12分钟,国外学生平均时间在1.5小时。如何让更多学生爱上劳动?与会人士认为,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营造人人劳动的氛围。

  綦江区陵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曾经遇到家长的抵触,校长唐楠深有感悟,“实施劳动教育,家校协同联动是关键。”学校通过开展家长课程,并对家长进行考核、评价、表彰,扭转了家长观念。评价家长里面其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家长是否和孩子一起完成家务。如今,家长支持率在90%以上。

  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校长杨琼霞介绍,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让学生走进社区、养老机构为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奉献精神。她希望能与各中小学开放合作,利用职业学校基地优势,让更多学生参与劳动和职业体验。

  “家长要多把劳动机会还给孩子。”开州区汉丰第九小学校长刘达富认为,学校采取“三走进”(家庭、学校、社会),以项目式方式推进劳动教育,实施《百变七十二·小小生活家》生活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劳动技能,养成小公民素养。

  李达毅 郭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