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行医18年,她“走”坏了26个小板凳;患脑癌后,她得到乡亲们情真意切的关怀 无腿村医李菊洪与她的乡亲们

发布日期:2019-04-04 09:00 来源:重庆日报

2019-04-04-0072

3月18日,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李菊洪为眼部进了异物的患者治疗。

2019-04-04-0073

3月18日,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李菊洪为患者拿药。虽然卫生室的西药柜是丈夫专门找人定做,比正常的柜子低很多,但李菊洪拿药还是有些吃力。

(本组图片由记者崔力摄)

编者按

“李菊洪上《人民日报》了!”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传开,大伙儿都替她高兴。

3月22日,人民日报第7版以《村医李菊洪——板凳作腿 行医无悔》为题,报道了李菊洪的事迹。这不是媒体第一次关注李菊洪的事迹,2016年4月20日,重庆日报也曾刊发相关报道。

行医18年来,李菊洪以凳为腿,“走”坏了26个小板凳,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两年前,李菊洪被评选为“中国好人”,还到北京领回了“中国好医师”奖。

就在李菊洪以为自己会一直为乡亲们服务下去的时候,去年,她被诊断出患有神经鞘瘤,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手术。听闻消息的乡亲们非常揪心,几个橘子、一只老母鸡、宽慰的话语……乡亲们情真意切的关怀,让与病魔斗争的李菊洪再一次看到希望,互爱让阳光洒满大地。

望着有些蔫的小橘子,李菊洪的心被装得满满的。

橘子是80岁老人袁代英硬塞到她手里的。老人患有精神病,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但却记得来村卫生室的路,也记得要给李菊洪捎上几个自己种的橘子。“菊洪病了,要多补补。”老人口里不住地念叨。

推脱不下的李菊洪,小心地将橘子放在桌上,开始为老人看病。

这是4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卫生室时,看到的温馨一幕。

命运改变

立志学医解除他人病痛

村卫生室的诊室到药房只有五六步的距离,李菊洪一手抓着一个小板凳,慢慢地撑着身体向前“走”。

药柜是特制的,高度只有一米,李菊洪双手撑住小板凳,身体向前一跃,熟练地坐上药柜旁的条凳,开始给老人拿药。

李菊洪本来是有腿的,但1983年3月的一次意外,让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那一天,年仅4岁的李菊洪从幼儿园放学回家,途中被一辆疾驰的大货车卷入车底。经抢救,命虽然保下来了,但她不得不双腿高位截肢,腿部仅剩不到3厘米。

为了让女儿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在李菊洪5岁时,爸爸给她做了两个小板凳,让她学习用手抓着小板凳撑着“走路”。从此,小板凳就成了她的腿。

长大后,李菊洪坚定地选择了学医,“正因为自己感受过生病的痛苦,更能体会别人的病痛,我很想当医生,救死扶伤,解除别人的痛苦。”

2001年,从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中医学专业毕业后,李菊洪回到瓦店村当上了一名村医。

从质疑到接受

她为自己定下三条规矩

毕业时,李菊洪曾仔细想过:若去外地,就算别人不歧视,也会好奇地多看自己两眼。不如回到家乡,乡亲们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心里接受的就是没有腿的李菊洪。

让她没想到的是,乡亲们接受的只是无腿的李菊洪,并不是能帮人看病的李菊洪,不少人质疑:“你自己都是残疾人,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还看啥子病?”

有天黄昏,村里一位老伯突然不省人事,有人凭经验说是“中了邪”,准备请道士来作法驱鬼。刚当村医不久的李菊洪一看就急了,因为老伯很可能是脑部出血,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她就直接呼叫了“120”。

由于抢救及时,老伯很快就康复出院了。从这件事开始,乡亲们也渐渐接受了给人看病的李菊洪,不断有人上门就诊。

李菊洪不但给乡亲们看病,还要供人吃饭。因为她为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无论谁来看病,都要笑脸相迎、耐心细致;到了吃饭时间,必须留看病的老人和孩子吃饭;困难户来看病,只按成本价收费,特困者全免。

为啥要立这样的规矩?李菊洪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小时候上学,她每年都渴望春游、秋游。每次出游,老师和同学们总会一人背她一程,从未将她落下。所以,她也不能将一个乡亲落下。

这三条规矩也从2001年开始执行至今。

18年“走”坏26个板凳

服务乡亲6000多人次

按照国家要求,村医要给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此,李菊洪每天还得出门“走走”。

村卫生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大表:“家庭式”签约服务130户,高血压病人管理91人、重性精神病管理9人、预防接种106人……这些数据在李菊洪心里早已滚瓜烂熟,乡亲们的住址她也一清二楚。

地处华蓥山麓的瓦店村,山峦挺拔,沟壑纵横,林木幽深。对李菊洪来说,“走”起太难了。

她也曾尝试坐轮椅,可上坡上到一半,没了力气,攥轮椅钢圈的手都攥红了,轮椅还是一点点倒退回去。下坡更危险,无人的山路上,轮椅不断加速,她止不住,也无处呼救。“还是板凳好,慢点就慢点吧。”

就这样,李菊洪每天上午坐诊,下午出诊或深入村民家中随访。18年来,她共计服务村民6000多人次,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

“全镇开展村医医技医德测评,李菊洪已经连续5年排名前三。”清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何代书介绍,2014年,电脑“摇号”,“摇”到瓦店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受国家验收。专家实地调查,结论为瓦店村“走在全国前列”。

“李医生虽然行动不便,但随叫随到。”村民唐庭贵说,李菊洪从来没有拒绝过病人。李菊洪话语坚定:“乡亲们的召唤,就是我行走的力量,就是太费板凳。以前的松木板凳,几个月就要走坏一对。”

2002年初,经人介绍,李菊洪认识了25岁的刘兴堰。她的坚毅乐观也深深打动了刘兴堰,“我愿意背你一辈子;你帮助别人,我就帮助你。”婚后,刘兴堰不仅包揽了家务,还成了李菊洪的“双腿”,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总会背着李菊洪去行医。

刘兴堰还寻来宽厚的老枣木,为李菊洪特制了两个板凳。枣木制成的板凳楔子不容易松动,材质更坚硬耐磨。即便这样,李菊洪行医18年来,还是“走”坏了26个小板凳。

脑癌来袭

乡亲们的话安抚了她的心

就在李菊洪以为会一直这样“走”下去时,命运再一次跟她开了个玩笑。

去年8月,李菊洪开始觉得头痛,起初以为是太累了,可症状却越来越明显。到北碚区中医院一查,李菊洪的脑子里有个4厘米阴影,和鸡蛋一般大小。

“本来已经行动不便了,难道还要得癌症?”李菊洪一度非常绝望。不善言辞的刘兴堰只是轻轻拍了拍妻子的背,又背着她来到重庆某三甲医院求诊。

医生的话让刘兴堰也捏了一把冷汗:脑子里大于3厘米的肿瘤都是巨大瘤,且李菊洪的肿瘤挨着脑干,很难切干净,人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

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系,去年11月1日,李菊洪在北京天坛医院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顺利,连医生都认为是奇迹。

半个多月后,李菊洪回到村卫生室时,很多人才知道她病了,而且是生了这么重的病。

第二天早上,村民王太菊就提着自家喂的老母鸡上门了:“李妹仔,快宰了炖汤喝!”

桂支现也来了,开解李菊洪:“李妹仔,想开点,没什么大不了。”

李宗云拿了50个土鸡蛋过来说:“多补补,对身体好。”

李宗泽隔个两三天就会来一趟,每次都会开导鼓励她。

清平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医生郑颖还为李菊洪发起了水滴筹。

记者看到,即便切除了肿瘤,但病魔给李菊洪身体带来的影响仍在——她的右脸麻木,连吃颗瓜子,都不知道在嘴里哪儿,还要拿手去摸;右耳听不到,帮人看病时,她身体不得不往右倾,用左耳倾听;右手无力,所以她的行动只能局限在卫生室内,写字也变得歪歪扭扭,甚至拿勺子舀药都只能换成了左手。

但李菊洪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她的卫生室里仍不时有人来看病。“乡亲们离不开我,我动手术那段时间,他们天天都盼着我回来呢。”说这话时,李菊洪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