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重庆:打好“人文牌” 加码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19-03-30 11:36 来源:新华网

“研学旅游市场大蛋糕固然香甜。但如何能吃到,用什么样的‘餐具’吃,考验着地区资源整合、管理服务、业态运营能力,更从一个侧面体现文旅融合发展的能力。”

距“重庆文旅融合发展全球金点子大赛”投稿截止日期不到一个月,公众参与热度再迎来一波爆发。刘辉,四川省江油市一名普通教师。电话另一头,他坦言,关注研学旅游,很大程度来自职业嗅觉:重庆有基础、有条件、有动作,为什么不更进一步,将其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人文牌”中的关键要素呢?

这篇题为《建设高质量研学旅行基地,提升旅游景区品质》的建议,落款日期3月13日。很巧的是,就在一天前,重庆市乐和乐都景区,200多名当地小学生拿起铁锹,携手种下新绿,为“我与祖国共成长、争做护绿小使者”——重庆青少年“自然体验之旅”实践研学活动奠定了主色调。

乐和乐都位于永川区,在原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基础上打造而成,是西南地区首家国家级主题公园,也是国内最大的野生动物生态旅游园区之一,现已形成集动物观光、设备游乐、水上乐园、主题酒店、特色演艺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开业至今,已累计接待了全国各地上千万名中小学生。2018年,景区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在重庆,像这样的校外“大课堂”并非个例。去年7月,当地集中认定了一批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并设置园艺博览、都市风情、人文创意、动物王国、高山植物、自然探秘等6大主题。翻看入围名单,涪陵白鹤梁、南川金佛山、大足石刻、三峡博物馆等“爆款”景区赫然在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研学旅游的渊源。有业者认为,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升温,研学旅游新业态正迎来红利期。着力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的重庆,显然看到了这个现实。

“随着主体壮大,监管和引导势在必行。”

刘辉建议,成立由教育、发展改革、公安、财政、交通、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管理中心),日常工作归口教育和文旅部门,加大对研学旅游工作的统筹规划、管理指导和服务,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有力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青少年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游发展体系。

另一方面,以研学旅游基地(景区)为依托,积极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合作,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示范性精品线路和基地,在全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游网络。这当中,要突出“一地一优势,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提升重庆研学旅游内涵。

课程策划和研发也是建议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学校、基地、专家三结合,打造一批精品课程,让走马观花式研学旅游,真正向有课堂、有老师、有讲义、有体验、有互动、有反思的模式转变。这样一来,景区将成为一个集科普教育、学术交流、实践研学、旅游观光、休闲游乐的新平台,兑现文旅深入融合、相互赋能的题中之义。

随着大赛深入,越来越多关于打好“人文牌”的“金点子”持续涌现。有人建议,以民间舞蹈和传统戏剧场为主,推动重点景区非遗轮流展演常态化;公开征集重庆旅游主题歌,提高重庆旅游品牌形象完整度;还有人建议,立足全域化、打通产业链,强化产品体验感和丰富性……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万余处宝贵历史文化遗迹和一大批人文符号,可供挖掘、提炼和表达的旅游文化元素十分丰富。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强大的融合力。”有专家认为,在市场实践中,重庆各区县结合本地文化,也研发出了不少文创旅游产品,但真正形成品牌影响力的还不多。

“其难点就在于做好文化的旅游表达!”专家表示,以市场为导向,全产业链发展是其基本原则。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文脉罗列,更需要引人入胜的载体,打造出具备可亲近、可触摸、可体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