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思政课教学要充分体现“亲和力”

发布日期:2019-03-28 13:57 来源:重庆日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多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多用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多用学生生活中的体悟,用生活的话语讲生活的故事,将“有价值”的事情做得更“接地气”。

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就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备品质,“针对性”是课程效果达成的必要保障,如何将“思想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地讲授给当代大学生,就需要教师在“亲和力”上下功夫。可以说,“亲和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亲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亲近时代”,首先就要明确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时代。“亲近时代”才能够引起亲历时代的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共鸣,才能够充分依托于新时代更好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近时代”,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高度上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根本一致性,要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要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作用,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和知识逻辑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亲近时代”,立足新时代,讲好新思想,将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中去,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拥抱时代,更具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亲近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要构建起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三大规律最终都要落脚到学生成长。大学生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要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大学生想听爱听的语言,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素材,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向的对象,对象的特点关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对象的评价关乎教育的开展和完善,对象的认可关乎教育的实施和成效。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媒体等也应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教学需要利用网络载体,强化在自媒体时代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微信、微博等“两微一端”载体,借助大学生常用的平台,用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开展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亲近生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学生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向往更好的学习条件、更好的生活环境、更能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职业生涯、更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平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要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认识方法、科学的辨别能力、高尚的思想引领、崇高的价值追求、远大的人生理想,这些都需要从“亲近生活”做起,从大学生的生活出发,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点滴灌溉的不竭源泉。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应该契合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生活体悟,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尤其是强化教学在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调节人际关系、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人生目标、看待社会发展、树立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关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一整套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最终都要转化为教学话语体系和学生认知认同体系,要将教学与大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多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多用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多用学生生活中的体悟,用生活的话语讲生活的故事,将“有价值”的事情做得更“接地气”。

(作者系“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