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灵动沙画表白家乡

发布日期:2019-03-26 10:53 来源:重庆日报

王孝平创作沙画。

王孝平创作沙画。

  近段时间,很多綦江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争相转发着一组沙画作品。沙画用独特的形式展示了老瀛山、白云观、东溪古镇、中华村、古剑山、綦江体育中心、新虹桥等綦江标志性地点,激荡着人们的乡情。这组沙画的作者,是个叫王孝平的姑娘。

  1990年,王孝平出生在綦江三角镇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童年时代,有一次王孝平看到一群背着绿色画板,到村里来写生的哥哥姐姐,她羡慕极了。从那时起,绘画,就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2012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读大二的王孝平,在一次迎新晚会上,看到了一场沙画表演。她惊异于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并对此着了迷。于是,她拿着自己课余时间兼职做家教攒下的1万多元钱,踏上了去往北京学习沙画表演的路。

  “仿佛走火入魔般,即使睡觉的时候,满脑子也全是沙子。”在北京学习期间,王孝平十分刻苦,她每天都窝在工作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白色半透明的背板,撒上一把沙子,在指掌的一勾一划、一抹一撒之间,细小的颗粒组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那段日子挺痛苦,每天都练好几个小时,练得手发黄,指甲里全是沙,但我乐此不疲。”

  2014年,大学毕业后,王孝平选择回到家乡綦江。“随着沙画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沙画,学习沙画,但当时綦江却没有专业的沙画师。”谈起回乡创业的初衷,王孝平笑道,“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家乡人了解它,喜欢它。”

  烟波流转,水墨更迭。在观看沙画师表演时,只觉一抬手挥洒自如,一切都信手拈来,实际上整个表演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完成一个作品的表演,首先要针对每个作品写一个故事大纲,在纸上画手稿,然后再进行沙画创作将故事串联起来,这也是最难的部分。”王孝平说,一个沙画表演背后,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去构思。

  没有安排演出或者授课的时候,王孝平常会和家人一起出游,找素材、找灵感。晨练的身影、盛放的鲜花、日落的霞光,都跳跃在她的指间。创作这组共10幅綦江标志性地点系列作品,也算得上是王孝平艺术积累的一次小爆发,老瀛山、白云观、东溪古镇、中华村、古剑山、綦江体育中心、新虹桥……美而灵动。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用沙画向家乡“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