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进一步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发布日期:2019-03-26 10:14 来源:重庆日报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既要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品质,也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既要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品质,也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趋势,消费需求从注重量的扩张跃升为注重质的提升,从实物消费为主跃升为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从排浪式消费跃升为个性化消费。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一方面可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也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进一步统筹产品和服务供给资源,形成国际化、品质化、专业化、常态化的供给体系。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大力提升消费体验

  线上消费是趋势,线下消费是基础,线上线下的融合既是促进社会消费的自然选择,又是完善供给体系的必然选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因此,要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赋能商品和服务供给,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供给效率、强化质量控制,不断提升消费体验。一是要引导企业依靠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化技术分析,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群,并对其需求进行精准地分析和评估,为其提供个性化、场景化、体验式的商品和服务,充分满足其消费需求;二是要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质量管理,强化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体验和服务体验;三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使生产企业与消费者能够“零距离”无缝对接,优化供给流程,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够提升物流速度。

  做优做强传统产品,先行先试新产品

  当前,新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这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产品,也为传统产品供给拓展了新空间。在传统产品供给方面,要积极引导传统产品生产企业转变观念,积极适应需求变化,主动寻求市场变革,做优做强传统产品。要引导工业企业转型,积极“触电”,推陈出新,打造新的名优产品。在新产品供给方面,要以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生产更多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转而带动高品质消费。对重庆而言,要先行先试,积极引导新产品消费。一是要大力支持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升级改造,通过实施相关产品推广应用予以补贴的措施,扩大超高清视频终端消费;二是要加快推出5G商用牌照,建设城市信息消费体验中心,通过开展信息消费体验周活动,扩大市民的信息消费;三是要加快服务消费的提质扩容进程,进一步放宽服务的市场准入,推动平台型消费、共享经济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

  汇聚国内优质产品,引进国际高端产品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需要积极引进国际优质产品和服务,使国内优质产品与国际高端产品竞相争艳。一是要利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政策优势,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汇聚国内名优产品,丰富重庆市场货架,提升市场影响力;二是要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欧洲的汽车、肉类、红酒等优质商品,增加国际优质消费品和高端产品供给,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中高端消费市场;三是要利用自贸区政策和中新合作项目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国外的高端培训机构、医疗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要进一步扩大离境退税商品范围,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网点布局,鼓励增设退税商店,研究完善退税代理机构条件,提高离境退税服务便利化水平。

  夯实有形消费终端,开拓无形消费空间

  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既要夯实有形的消费终端,也要开拓无形的消费终端空间。在有形载体方面,要加快解放碑、观音桥商圈的智慧商圈示范试点建设,推进沙坪坝、南坪等商圈的提档升级,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推出一批特色夜市,形成由商圈、特色商业街和特色夜市组成的“金字塔式”的“国际消费示范区”;要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城市整体传播,以“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为龙头,提振重庆名品、名店、名街、名镇,进一步提升重庆消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无形空间方面,要通过政策创新,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商平台来渝设立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物流分拨中心;要新建一批电子商务集聚区,发挥电商与物流的协同效应,打造本土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电子商务发展生态圈;要促进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推动“电商产业化”和“产业电商化”,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公共服务要品质化,专业服务要精细化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既要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品质,也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在公共服务方面,既要对标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性城市,又要对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开拓性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一批具有功能性和引领性的民生项目,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升市民满意度和城市美誉度。要加强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建设重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要推出具有重庆特色的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物流金融产品,完善会计、咨询、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体系,增强现代物流功能,发展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经济等高端业态,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要深入落实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具有重庆特色和优势的美容产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