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基层减负如何减到实处

发布日期:2019-03-22 13:46 来源:重庆日报

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旨在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树立实干导向,广大基层干部拍手称快。

为基层减负,该如何减?如何才能减到实处?如何才能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崇尚实干?且看下面几篇读者来稿。

先给自己减负

左崇年

基层负担重、压力大,除了来自上级的人为因素外,还与基层的“自我加压”有关。一些基层领导养成习惯性“没事找事”的陋习,因为他们“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摸准了上级的喜好,经常弄虚作假应付上级,周末、节假日要办事人员准备材料,以防上级检查时措手不及,名曰“有备无患”。同时,让办事人员“天天有事干,忙得团团转”,显示领导工作有方,工作成绩不凡。一旦上级明察暗访,一看下级还在为某项工作“高度重视”,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心里也会高兴叫好。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少基层领导信奉反正“干事多了人不怪”的“领导哲学”,给人一种基层在裁缝打架——真干,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的“自我加压”,使得基层减负始终减不下来。基层减负首先要给自己减负,不给自己“加压”,自找麻烦、自寻烦恼。此外,上级减负与下级减负“两手抓”“两手硬”,认真检查一下基层减负减不下来的实际情况,对基层“自我加压”的应追究其责任,使基层减负取得实质性效果。

减负要“三改”

曹建明

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树立实干导向,为基层减负,关乎党和政府形象,决定事业成败,需要做到“三改”。

一改“虚假臃肿”文风。对基层开展的工作,不必事无巨细都来一个上报计划、总结,更不可要求基层日汇报、周总结、月分析,甚至季度、半年度,都要上报总结材料,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工作平台,让基层有问题就提出,有异常就反映,即使需要上报,也应要求内容唯实、言简意赅。二改“处处留痕”台账风。基层工作项目多、条线多,各个项目的管理,都少不了台账记录,而上级的检查常常是以看台账为主,要给基层减负,不妨从减台账开始,对相应的台账记录进行分类归并,做到有事有记录,无事不记,减少形式主义的“天天签到报平安”。三改“走过场”的检查风。基层迎接检查是现实中最大的负担,不仅要开会布置,准备材料和接待,还要揣摩上级检查人员的喜好。因此,要减少常规的通知式检查,多一些不定期的抽查,既查到基层的工作真实情况,又可帮助基层找到短板和不足,挤干弄虚作假的水分。

留下抓落实的时间

许海兵

时间是基层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基层工作经常处于“白加黑”“5+2”的高负荷运转状态,每天与时间赛跑,但工作落实质效并不与时间成正比,却与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时间观念”不强有很大关系。比如《人民日报》曾报道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抱怨,“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去开会的路上”,粗略算了算,平均下来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开会。

实际上,给基层留够落实的时间,才是抓工作落实的根本前提。尤其是在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各基层单位利用一切有效时间狠抓具体工作,这就要求上级机关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尽量减少开会次数,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上,尽可能多地给基层留下一些干实事、抓落实的时间,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确保他们能够集中精力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