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别必亮: 鼓励科学家多多创作科普读物

发布日期:2019-03-14 11:10 来源:重庆日报

  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少不了优秀科普作品。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别必亮提出了鼓励科学家创作科普读物的建议。

  科普图书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对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普及、科学精神传承以及科学理想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别必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普读物,如华罗庚的《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张玺的《我国的贝类》、周明镇的《我国的古动物》、沈嘉瑞的《我国的虾蟹》、方宗熙的《生命进行曲》和《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等,这些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科普读物。但我国科普读物的创作出版却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首先是国外引进多,国内原创相对较少;其次是知识介绍多,精神传播少;第三是因袭过往内容多,关注前沿知识少;第四是跟风出版多,自主品牌少;最后是在读者设定上,少儿读物偏多,青年与成年人的读物较少。”

  在别必亮看来,之所以会出现“五多五少”,问题关键在作者队伍。“我国科普创作的重任主要由科普作家承担。科普作家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相关领域也有一定了解,但是,与科学家相比,他们因缺乏长期跟踪研究的深厚积累,缺乏真实的研究体验,难以切身感受研究中的智慧与精神,难以深刻领会科学世界的奥秘,因而难以真正描绘出科学之美。”为此,他建议政府制定配套政策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指导高校及科研院所改革工作评价体系,将科普作品纳入绩效考核中,鼓励一流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改变科普创作不被认可、不算科研成果的状况。

  同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科学家科普创作与出版的大环境。“国家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普创作的良好环境,完善和落实对科普创作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评选优秀科普作品的机制,加大对优秀科学家、科普人员的奖励力度;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科普作家的合法经济利益;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科普作品出版的项目,资助科学家的科普创作,完善对科学传播的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