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示范引领 带动科技创新攀新高

发布日期:2019-03-14 10:17 来源:重庆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

【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6年7月19日,国务院同意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两年多来,自创区新增永川、荣昌2个国家高新区和涪陵、合川、长寿3个市级高新区,新增酉阳、铜梁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类创新园区达到41个。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37.1%,高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超过四分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介绍,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下,重庆大力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六大成果:

一是新技术产业大幅度增长。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产量增长50%以上,智能手机产量增长59.4%,智能产业销售增长19.2%。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和13.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5%。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95%,增长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9.08件、同比增长25.24%。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8位。

三是科技创新重点进一步突出。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实施重大主题专项9个、重点研发项目310项,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等有新突破,研发一类新药3个、三类医疗器械9个,智能化改造企业203家。实施基础研究项目836项、同比增长49%。

四是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能力显著增长。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科技型企业达到11026家、民营科技型企业数量占99%,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4家。以智博会、军博会为平台,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累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75家,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78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52个,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建成我市首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施各类人才专项和基础前沿研究计划,累计培育国家级高层次创新人才608人。

五是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大幅度改善。举办多次高层次全国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01%,增速全国第一。全面启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8家、众创空间322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成果2952项、成交额2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127%。种子、天使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直接参股组建子基金累计78支、规模213亿元,投资项目1048个、投资金额132亿元。举办“百问百答”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活动,服务企业3815家,实现区县“全覆盖”。

六是着力科技体制改革有新进展。整合8个科技管理平台建成科技服务“一网通办”系统,提供便捷高效科技管理服务。从调整项目设置、改革经费配置、完善项目生成、优化项目评审、规范申报与结题管理、强化综合监管6方面入手,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积极探索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债权融资新模式,扩大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合作银行为50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13.03亿元,成为重庆市十大重点改革之一。深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横向委托项目人员经费等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将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改革作为成果产权改革试点,加快落实科技成果“三权”下放、两个“不低于50%”激励政策,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充分挂钩。

2019年,重庆市将优化顶层设计,聚焦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突出“三个面向”,强化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在科技投入上,将通过压缩市区两级财政一般性支出,新增10亿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在创新布局上,既注重技术创新、又注重制度创新,既注重原始创新、又注重开放合作,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基础,妥善应对科技领域的风险,切实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