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把学问写进群众的心坎里

发布日期:2019-03-12 13:14 来源:重庆日报

2019-03-12-0075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用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一要立足新时代。新时代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激扬奋进的实践内容与丰富多样的发展范式,要从具体生活出发去认识新时代,描绘、展现和讴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二要研究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离开“象牙塔”,研究时代问题,探讨解决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时代矛盾,探讨经济从高速度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的变化,探讨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从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变化中把握社会脉搏,探究表象背后的机理,表征背后的本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学术思考、提炼研究课题、解决现实问题。三要讴歌新时代。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精神、形成璀璨的文化。如何阐释、提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描绘伟大时代,抒发伟大梦想,这既是时代使命,也是时代机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事业基础和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70年砥砺奋进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来源于人民的实践创造。抒写新时代历史的宏伟篇章,首先应该书写人民,为人民立言。二要尊重人民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正是人民具体丰富的生产劳动开辟了日益宽广的社会生活领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研究素材,提出了关于社会生活的各种具体问题,由此推动认识的发展,成为理论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就要求自觉向人民学习,反映人民的愿望,表达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问题。三要尊重人民的意愿。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为人民生产出丰富多样的物质精神产品,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坚持用精品奉献人民。精品的创造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领会,要善于从群众生活中汲取养分、激发灵感,在内容上既能映照时代,体现理想情操,又能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要有形式上的创新。新的时代内容要求有新的形式表达,需要从语言风格、体裁、结构等多方面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一要培根铸魂弘扬正能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明方向、正导向,移情植信,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二要凝聚共识实践中国梦。要举旗帜、聚民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要引领时尚作社会表率。哲学社会工作者作为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