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中供养中心,失能人员得到了良好的护理与尊重,心情舒畅。(奉节县永乐供养中心供图)
护理人员为智力残疾的失能少年喂饭。(奉节县永乐供养中心供图)
据统计,残疾人贫困发生率比一般人口贫困发生率高出2倍以上。由此,农村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硬骨头”。
针对农村建卡贫困户中的失能人员,奉节在全国率先采取集中供养方式解决失能贫困家庭扶贫脱贫问题,投资2600万元建设永乐、吐祥、草堂三个养护中心,已入住531位失能人员,释放797个家庭劳动力,这些贫困家庭每年增收2300余万元。
3月1日,车出奉节县城,在沿江公路上蜿蜒前行。不一会儿,重庆日报记者抵达了位于永乐镇的一幢红色建筑前。走进建筑,整洁明亮的大厅里,坐满了正在观看电视节目的“特殊”观众。
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在这些观众中,既有头发花白、基本丧失劳动力的老人,也有肢体残疾的人士,还有智力残障的少年。这些特殊人群栖身的“家”,名叫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是该县探索失能人群兜底扶贫的重要成果。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在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余国蓉坐在电动轮椅上正望着窗外出神。而一直精心照顾她的护工蔡国碧则站在轮椅旁,手里拿着水杯,不时给余国蓉递水喝。
35岁的余国蓉来自奉节县新民镇长棚村。2004年,突如其来的结核性脑膜炎让她的身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2011年的一场感冒又让她的病情迅速恶化,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导致肢体一级残疾。
此后,其父余定元和其母黄方兰倾尽全力为女儿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还要长期守护在女儿床边照顾,导致果园里杂草丛生,只得交给邻居打理。多年来,这个家庭年收入仅两千余元,生活极其贫困。
在国家级贫困县奉节,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白帝镇鸡山村二组饶福寿的女儿饶舟身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生活完全无法自理,24小时需要人看护,导致夫妻俩根本无法外出打工,全家陷入治病—借债—治病的循环中,债务最多时,达到6万元。
竹园镇百步村一组村民卢元明的儿子,因高烧引发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后又因智力问题触电烧坏舌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年来,夫妻俩天天守着儿子,放弃了一切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因此成为当地最困难的贫困户。
……
资料显示,该县失能贫困人员达948户1013人,因残致贫比例超51%,因病致贫比例达12.3%。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许多贫困失能人员的家人,为了照顾家中失去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的成员,被“捆绑”住了正常劳动的手脚,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家庭陷入长期贫困。
■供养中心有专业护理和医生
如何攻下这最难啃的“硬骨头”呢?
深入调研后,奉节县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途径——按照“政府兜底保障,释放劳动力,助推脱贫攻坚”的措施,由政府建设公益性养护中心,将失能人员集中到一起“托管照料”,彻底解决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
具体执行中,奉节将集中供养帮扶对象限定为农村五保失能人员、城市“三无”失能人员、城乡低保和农村建卡贫困户等贫困家庭中的失能人员,由县民政局、县残联—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把关审核,对每个申报家庭采取申报、核实、审批、公示四步工作程序,确保每个申请人员符合集中供养条件,将有限的钱用在实处。
经奉节县有关部门调研测算,政府兜底供养1名失能人员,当地需要运行经费1500元/月。全县要照顾这么多人,资金从哪儿来?
“主要是整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慈善捐赠等社会救助资金,不足部分再由财政兜底保障。”奉节县扶贫办副主任杨世才说,入住失能人员平时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补助资金,交中心作为日常供养费用,个人不再重复领取。
此外,供养中心按1∶7的比例聘请了专业护理服务人员,对供养人员实行专业照料,并科学合理地安排供养人员的饮食、住宿、学习和康复训练。
永乐供养中心一楼设有医疗康复室,五楼则设有康复中心。永乐供养中心负责人石宗祥说:“有关部门每天都会指派医生到中心坐诊,为失能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处理常见病。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医保服务和医疗救助。”
■供养530余人,释放797名劳动力
失能贫困人员入住集中供养中心后,家里的劳动力“松绑”了,很多家庭释放出“自己脱贫自己干”的巨大潜能,走出一条自主创业脱贫致富之路。
以余家为例,余国蓉的父母腾出精力收回了果园,经过老两口起早贪黑的护理,300多株脐橙树焕发勃勃生机。“去年收获脐橙8000公斤,卖了近3万元。”黄方兰笑呵呵地说,家里还申请到了2万元无息扶贫金融贷款,用这笔钱重新栽种了200株脐橙苗,长势十分喜人,再过两年就可以挂果。
饶福寿将女儿送入供养中心后,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肉牛养殖搞得风生水起,目前已养牛21头,年收入达4.2万元。
小投入换来大收益。据悉,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后,平均每人每月供养成本为1500元,一年为1.8万元。根据估算,平均每集中供养1名失能人员,就能释放1名以上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户均收入可达到政府投入的4倍以上,足以实现失能人员家庭“高一格脱贫,快一步致富”。
截至目前,奉节共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永乐、吐祥、草堂三个养护中心,累计供养失能人员530余人,释放失能人员家庭797名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发展种养殖业。去年,这些贫困家庭年增收达2300余万元,大部分失能人员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
“今年,我们将建立贫困残疾人数据库,进一步加大资金、项目投入,‘靶向’实施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康复救助等各项措施,努力让‘残疾群众脱贫奔小康一个也不落下’。”杨世才表示,奉节已把失能供养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福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让全县供养床位达到1000余张,最终实现贫困家庭失能人员应养尽养的全覆盖。
短评》》
把“精准”二字贯穿脱贫攻坚始终
侯金亮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脱贫攻坚,重点是精准,难点是精准,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既定方针政策,下足“绣花”功夫,做到焦点不散、靶心不变、频道不换,真正把“精准”二字贯穿始终,确保把中央巡视整改成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坚持不懈,不能有丝毫松懈。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大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唯有精准,因地制宜,脱贫攻坚方能决战决胜。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精准上下足真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真正做到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确保扶贫过程扎实、扶贫结果真实,让贫困群众如期摘掉“穷帽子”。
具体来说,把“精准”二字贯穿始终,要精准推动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要精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严控建房标准,把握搬迁时效,搞好后续发展。要精准促进生态和脱贫双赢,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有效路径,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要精准落实扶贫政策,推动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政策落地落实。要精准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做精产业合作,做优劳务协作,做实援助项目。要精准抓好党建促脱贫,精准选派扶贫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作风问题。
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的攻坚态势,聚焦难点、精准发力,就一定能汇聚磅礴力量,拔穷根、摘穷帽,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