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立足特色 重视品质 发展营销 重庆该如何种好柑橘这棵“摇钱树”

发布日期:2019-02-27 10:25 来源:重庆日报

作为中国柑橘主产区之一的重庆,如何才能将柑橘这棵“摇钱树”种得更好?在昨日召开的“三峡柑橘产业发展峰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祁春节、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邓子牛、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程运江、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王雪峰、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研究员彭良志就此发表了见解。

在市场饱和情况下,重庆选择发展晚熟柑橘是“捷径”

重庆日报:目前全国柑橘总产量达到3800万吨,进口400多万吨,但消费只有3200万吨。在全国柑橘产量“极度饱和”的局势下,重庆柑橘如何才能“突围”?

祁春节: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全国柑橘产业确实供过于求,但这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一方面是上市季节过于集中,目前全国七成以上的柑橘是集中在11月中下旬至1月上市,造成了短期内的“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中低档果过剩,从全国情况来看,精品果不管哪个季节上市,都是供不应求,价格每年都有一定涨幅。因此,要说“突围”,重庆选择了一条发展晚熟柑橘的“捷径”,再加上对品质的打造,重庆柑橘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邓子牛:重庆柑橘总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八。产量虽不靠前,但在发展晚熟柑橘的基础上,还力求发展有前景的品种,比如万州种植面积较大的玫瑰香橙,富含花青素,不论是鲜食还是榨汁,品质都较好。对特色农产品来说,只会供不应求,不存在“突围”。

重庆柑橘还需在营销、采摘方式、种植技术等方面下功夫

重庆日报:目前重庆柑橘产业发展的短板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破解?

邓子牛:重庆柑橘品质不错,也有特色,但营销上还需要下功夫。比如像玫瑰香橙这样的品种,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它的价格可以卖得更高。另外,重庆的柠檬还有大量“钱景”可挖。我们调查发现,鲜柠檬在西方人生活中很常见,但在中国,只有千分之一的家庭在日常中用到鲜柠檬。如果通过培养新的生活方式,实现每个家庭每天消费一个柠檬,那销量将相当可观。

程运江:我来过重庆多次,发现大家对采摘环节意识不到位。在一些基地,我发现许多农民将柑橘采下来后,直接扔进背筐,筐满后又倒进车里,再运到加工厂。多次倒腾,容易造成果皮损坏,不仅不好看,保鲜时间也大大缩短。因此,要重视采摘环节,要把柑橘当成鲜活的生命,轻拿轻放。

彭良志:重庆现在柑橘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在发展较好的标准化果园,机械化、智能化应用较多;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老龄化劳动力很难接受新的种植技术,也很难保质保量实现科学修枝、施肥等,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要通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政府也要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保证种植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柑橘品质的提高。

王雪峰:现在市场追求绿色、健康,这必须以绿色防控为基础。比如对柑橘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要科学防治,不能一味依赖农药。我们提倡“先物理防治,再生物防治,最后才是化学防治”,以减轻农药施用量,在确保柑橘品质的同时,降低果园的病虫害防治成本。

改变经营方式,让种植户有更多收益

重庆日报:重庆柑橘是一项涉及130多万户农民的绿色产业,怎样才能让更多人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祁春节:三峡重庆库区两百多万亩柑橘涉及上百万户农民,说明经营非常分散。在国外,产业经营是“分户经营+合作经营”,农户通过抱团合作获得更多收益。但在中国多是“分户经营+耗散经营”,农民各自为阵,导致从田地到餐桌有太多环节,许多利润就“耗散”掉了。因此,要在合作经营、专业化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柑橘带来的甜头。

邓子牛:新品种的选育一般要10年才能确定其栽培的合适区域和技术要点。因此,要坚持先试种后推广,不要盲目引种、急于推广。尤其是面对重庆三峡库区这样复杂的种植环境、特殊的种植群体,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更要高度重视品种的推广前期工作,摸清新品种的优势和缺点,再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