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军万马踏上回家路的时候,我们来聊聊春节回家的“水土不服”和应对之道。
哪些人会选择离乡
很多人回到故乡会感觉格格不入,可能在离家之前就埋下伏笔。实际上,除了客观原因,价值观、性格等个人因素对于是否选择漂泊起到重要影响。
根据我国对于流动农村人口的调查,流动的农村人口与常驻的农村人口在性格方面有明显差异:
农村常驻人口更为保守、内向,而流动人口焦虑性更高。
总结而言,离开家乡的人更加独立自我、喜欢冒险;而留在家乡的人更加传统保守、重视家庭。
认识到彼此的差异、并能尊重这些差异,是克服矛盾的第一步。
家庭时差
对于常年漂流在外的游子,春节的时候渴望回家,但是真正回到家又会“水土不服”,主要是心理上的“时差”。
由于异乡和故乡在生活习惯、观点、人际相处模式等等方面的不同,让久居异乡的人已经适应了他乡文化的人,回到故乡的模式下,会产生很多不适应。有人称这种从异乡到故乡的不适应,叫做“家庭时差”。
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父母和成年子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着不同的核心冲突。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生长在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子女和父母存在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六个方面:
(1)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2)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3)抚养子女的方式和价值;
(4)政治、宗教、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
(5)工作态度和方式;
(6)家庭观念和标准。
如何“求同存异”是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父母和成人子女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类型:
由于教养传统、实际需要和惯性,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好坏参半型”最多:
作为一个家庭单元,父母与成人子女相互支持、也相互所取。
随着来自父母的“帮助”增加,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也会增加。
在任何一种关系中,了解和评估双方的投入和需求都至关重要。在与父母相处时也是如此。
但与父母相处又和普通人际关系不同,血缘的纽带无法割裂。
从子女来说,要对父母有理解和包容。和父母相处,诚实、诚恳、关爱、尊重是基本原则。对于不想面对的事情,也有一些建议:
1、你不再是孩子
他们永远是长辈和亲人,父母和子女需要彼此独立和空间,拒绝某个建议不代表拒绝来自父母的关心。
2、平等开放的沟通最重要
在纠结于某个话题之前,提前进行沟通,了解双方的状况、需求和愿望。
3、诚实最简单
与其费心劳力编谎话,诚实面对最简单。
4、 措辞要讲究
根据场合和对象改变措辞方式,先示好再拒绝的“软钉子”更容易让人接受。
5、找借口离开现场
如果改变不了双方观点,不要恋战。“三十六计走为上”,提前给自己准备“撤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