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3幅徐悲鸿真迹和李可染、李斛、宗其香、张安治等大师的22幅原作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前来参观。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一个人的一生,能亲眼目睹泰斗级大师真迹的机会并不多。本次展览一次性展出了45幅珍贵作品,在重庆艺术展览史上都不多见。”6月19日,“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与民族美育的时代理想”艺术展在江北区石家花园徐悲鸿旧居开展,展览首日就再现“1943年徐悲鸿画展的观者潮”,专家、学者好评不断。
创作于重庆
多件展品鲜“露面”
实名验证、体温检测、限流观展……走进“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与民族美育的时代理想”艺术展,严密的安保、周密的防疫措施,让人瞬间感觉到它的特别之处。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安保级别,是因为展览的作品和场地都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本次展览出品人、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杨净称,除展览场地本身就是文保单位外,展陈的部分作品经文物定级为不可再生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如《牧童与牛》《立马》等作品,均十分珍贵,鲜于在展览上“露面”。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都创作于重庆,烙上了丰富的重庆元素。如作品《牧童与牛》的款识中留有“悲鸿在渝州”字样;《磐溪写生》则直接表现了在江北盘溪创作的现场;《懒猫》的款识中也写着“磐溪中国美术学院”的字样。
徐悲鸿学生宗其香的“重庆夜景”系列作品,更是直观地描绘了当年的重庆夜景,打破了传统中国画不能表现光感的限制。徐悲鸿曾为此发文称赞:“宗其香用中国画笔墨作重庆夜景灯光明灭,楼阁参差,山势崎岖与街头杂景,皆以极简单之笔墨。今宗君之笔墨管含无数物象光景,突破古人的表现方法,此为中国画的一大创举。”
《巴人汲水》回家
“姊妹篇”曾拍出1.7亿元
在本次展览中,绝世珍品《巴人汲水》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作品。
该作品创作于1937年11月,为徐悲鸿抗战时期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品。在这幅长达300厘米国画上,徐悲鸿生动地表现了巴人传统汲水的场景,分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段落,通过描绘男女老幼不同动作的7个人物,真实记录重庆人民辛勤劳作的景象。徐悲鸿在题词中写道:“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磐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廿六年冬随中央大学入蜀,即写所见。”
“一个民族的精神不一定体现在大人物、大事件里,细微的生活场景也能反映山城儿女抗战时期坚不可摧的力量,展现出重庆人坚韧勤劳的精神。”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黄作林在这幅画作前伫立良久,被该作品展现出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深深吸引。
许多人或许不知,《巴人汲水》存世2幅,此次展出的这幅收藏于徐悲鸿纪念馆。另外一幅于2010年在北京拍卖,成交额超过1.7亿元,创下当时徐悲鸿作品的拍卖纪录,同时也是当时中国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为何《巴人汲水》会出现“姊妹篇”呢?徐悲鸿之孙、本次展览策展人徐骥介绍,《巴人汲水》1938年曾经公开展出,引起极大轰动。当时印度驻华公使看后为作品所感染,提出购买此件作品。由于当时徐悲鸿生活非常拮据,还要救济学生、办画展,因此重新为其画了一张。
“两幅作品并不完全一样,留存的这幅题款有‘静文爱妻保存’字样,卖出的那幅,爷爷在重新绘制时,将画面中间身着长衫的青年样貌,画成了自画像。”徐骥说。
保障观展质量
实行限流分批入场
“徐悲鸿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作品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我对本次展览十分期待。”在候展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尹丹对记者称。
他说,世人多知徐悲鸿擅画马,其实他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历史,无不落笔有神。如他的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不仅艺术造诣高超,更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的向往。
在现场,记者看到,为保障观众的观展质量,本次展览实行限流分批入场。“说实话,人的一生,真正能看见泰斗级大师真迹的机会并不多,本次展览一次性就展出了徐悲鸿及其学派45幅珍品原作,在重庆艺术展览史上都不多见,谁愿意错过机会?”黄作林道出观众们的心声。
黄作林说,此情此景,与1943年的徐悲鸿画展甚是相同。是年3月19日,徐悲鸿在当时的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了徐悲鸿画展,展出国画、油画、素描百余件,展出轰动山城,3天时间参观者逾3万。
据介绍,本次展览对公众开放的时间为6月26日至9月13日,市民观展需实名预约,不接受现场预约参观。
(记者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