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大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提速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两大定位”之一。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我市正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各地围绕这一目标铆足干劲,依托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让越来越多“重庆造”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在黔江高新区,这家医药企业正开足马力赶订单,他们生产的明胶空心胶囊通过全程冷链运输出口,最快20天就能运抵美国。为拓展国际市场,企业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申请了AEO高级认证,可优先享受办理业务、降低查验率等一系列通关红利。

重庆衡生药用胶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学恩介绍,在获得AEO认证后,通关时间从过去的48小时缩短为12小时,效率非常高。

黔江区商务委外经外贸科工作人员梁艺馨说:“帮助企业搭建出海平台,加强自身品牌质量和标准建设,力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市场联系。”

政企携手,也让潼南的农产品出口跑出了“加速度”。在这家果品公司的生鲜仓,工人们正抓紧打包装箱,28吨柠檬即将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往越南,自拿到海关进出口许可,这家企业已自主出口柠檬6700余吨。

重庆磊书果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再洋告诉记者,他们每周出口两个集装箱左右,主要发往东南亚国家,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做到原柜直达,缩短了运输时间。

据了解,潼南区柠檬种植面积32万亩,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潼南柠檬已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在不久前,当地还首次实现通过邮政陆路运输将柠檬出口至泰国。

潼南区商务委主任张琦表示,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出口基地,系统梳理海关、外管、税务、口岸物流等板块业务,赋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力争今年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

发展外向型经济,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在永川综保区,这家咖啡企业去年6月建成投产,通过从国外进口咖啡豆,融入本地果香风味进行烘焙,研发出多款特色咖啡产品。从项目引进开始,企业就享受到政府部门的全周期服务,这也让他们有了扩产的信心。

托斯卡那(重庆)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霞透露,按照他们的时间规划,在2025年第二季度前,新增一台60公斤和90公斤的烘焙设备,保证产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据了解,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永川综保区联合商务、海关、税务等建立“外贸一件事”服务机制,让企业办事从“多地跑”变为“一站结”。目前,综保区二期建设正加快推进,未来将形成高端食品、医疗器械等四大新兴产业矩阵。

永川综保区经贸发展局负责人王星星说,通过一批重要项目的开工投产,加速带动区域外向型产业集聚,一季度实现汽摩、整车零部件进出口基地建成投产,利勃海尔工厂开业投产,西门子赋能培训中心建成投用,栏杆滩项目和追觅新能源房车项目全面开工,力争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0亿元以上。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